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十八)
宋末元初 · 方回
寒士足奇士,贵人多俗人。
俗人尚自可,盗贼乘风尘。
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
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
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
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
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
我每读其诗,吞泪声酸辛。
俗人尚自可,盗贼乘风尘。
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
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
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
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
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
我每读其诗,吞泪声酸辛。
注释
寒士:贫穷的士人。奇士:非凡的人物。
贵人:权贵之人。
俗人:庸俗的人。
盗贼:作乱的人。
风尘:动荡不安的局面。
子美:杜甫的字。
长安:唐朝首都。
悲歌:悲伤的诗歌。
柄国者:掌握政权的人。
曲江:地名,在长安附近。
嗔:愤怒。
逆臣:叛逆的臣子。
强藩:强大的藩镇。
饿隶:饥饿的奴隶。
貂冕:贵族的冠冕。
长绅:长长的带子,象征地位。
狼狈:困苦不堪。
拾遗:杜甫的官职。
拾橡:捡拾橡实充饥。
逃陇岷:逃离陇蜀地区。
吞泪:含泪。
酸辛:辛酸。
翻译
贫寒之士中有许多奇特之人,权贵之中多是庸俗之人。庸俗之人尚且可以忍受,但盗贼却趁乱而生。
杜甫客居长安,悲凉的歌声令鬼神都感到震惊。
掌控国家的是何人?曲江边他满心愤怒。
叛逆从此开始,强大的藩镇因此振兴。
甚至于饥饿的奴仆,也穿戴起华贵的貂皮冠冕。
困顿的老诗人杜甫,捡拾橡实逃离陇蜀之地。
每次阅读他的诗,我都含泪感到酸楚和辛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的社会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事的深刻感慨和不满。诗中通过对比“寒士”与“贵人”、“俗人”与“盗贼”的写法,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其中“贵人多俗人”表达了一种对权贵浅薄品行的批评,而“盗贼乘风尘”则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罪恶横行的情状。
诗人的情感在“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一句中达到高潮,这里“子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同情者的代称,“客长安”表明其身处异乡,“悲歌惊鬼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切哀伤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随后的“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一句,可能是在质疑统治者的能力或正义性,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愤懑。而“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则指向了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暗示着时弊和政治斗争。
最后,“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几句,以一种沉痛的笔触描写了战争或动乱中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士兵的凄惨遭遇。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同情心,也体现了对战争和社会混乱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感受和观察,展现了一幅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历史画卷。每当读到这类诗句,不禁令人产生深沉的感慨和对过去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