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栝城赏析

栝城

宋 · 林景熙
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拼音版原文

hánmángcéngdòngshǎowēixīngshuǐróngróngdiézhànghéng

luòzhōuchuīyuǎnduànyānshùdàihuāngchéng

shāōujìnzhāoyǐnguānshùduōyànbīng

quèyīnghuātíngwàitàipíngxiāofèichūnshēng

注释

寒芒:寒冷的光芒。
少微星:古代指小而亮的星辰。
一水:一条江河。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
落日:傍晚的太阳。
渔舟:打鱼的小船。
吹远笛:吹奏远处的笛子。
断烟:零散的炊烟。
戍屋:守卫的房屋。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招隐:召唤隐士。
关树:边关的树木。
厌兵:对战争感到厌倦。
忆:回忆。
莺花亭:有莺花装饰的亭子。
太平箫鼓:象征和平的音乐。
沸春声:热闹的春天声音。

翻译

寒冷的光芒曾触动过微小的星辰,一条江水波光粼粼,山峦重叠横亘。
夕阳下,渔舟上传来悠长的笛声,袅袅炊烟环绕着废弃的军营和古城墙。
沙滩上的鸥鸟似乎在召唤隐士,边关的树木稀疏,仿佛厌倦了战争。
回想起那莺花盛开的亭子外的小路,那时的太平盛世,箫鼓喧闹,春意盎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栝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苍凉的边塞景象。首句"寒芒曾动少微星",以寒芒与少微星相映衬,暗示了边地的冷寂和历史的沉淀。"一水溶溶叠嶂横",通过流水和重峦叠嶂的描绘,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空间的开阔。

"落日渔舟吹远笛",傍晚时分,渔舟悠然,笛声飘荡,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断烟戍屋带荒城",炊烟稀疏,戍楼孤独,显示出边疆的荒凉与戍守者的坚守。"沙鸥欲近如招隐",沙鸥飞翔,仿佛在召唤隐士,寓言边地的孤寂和对和平的向往。

"关树无多亦厌兵",寥寥几棵树也似乎厌倦了战争,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感和对安宁的渴望。最后,"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诗人回忆起往昔春光里莺歌花舞的场景,与眼前的荒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期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