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舍弟忠寄杨胡二守韵赏析

次舍弟忠寄杨胡二守韵

明 · 谢肃
伯兮怜叔也,犹着密缝衣。
万里长于役,何年却赋归。
越山薇露长,沅水雁秋飞。
倚望劳慈母,书来慎莫稀。

注释

伯:哥哥。
怜:疼爱。
叔:弟弟。
密缝衣:密密麻麻的针线衣服。
役:服役。
何年:何时。
却赋归:结束任务回家。
越山:越地的山。
薇露:薇草上的露珠。
沅水:沅江。
雁秋飞:大雁南飞。
倚望:倚门眺望。
劳:劳累地。
慈母:慈祥的母亲。
书来:书信到来。
慎莫稀:千万不要稀少。

翻译

哥哥疼爱弟弟,就像穿着密密麻麻针线的衣服。
他在万里之外长久服役,何时才能结束任务回家呢?
越地的山间薇草露珠晶莹,沅江的秋天大雁南飞。
母亲倚门眺望,盼望着他的书信,千万要常写,不要稀疏了联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所作,名为《次舍弟忠寄杨胡二守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家国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伯兮怜叔也,犹着密缝衣。" 这两句表明兄长对年迈的叔父仍旧怀有深情,依然为其缝制保暖的衣服。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也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家族和亲情的一种文化传统。

"万里长于役,何年却赋归。"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远方戍守军人的担忧与思念之情。诗人询问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到哪一年才能结束,流露出对家人的不舍和期盼团聚的渴望。

"越山薇露长,沅水雁秋飞。"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其中“越山”指的是南方某些地区,“薇露”则是形容草木上的露珠,而“沅水”则是一条流经湖南省的河流。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秋天的寂寞和孤独感。

"倚望劳慈母,书来慎莫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收到家信时的不胜枚举。在这里,“倚望”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而“慎莫稀”则告诫远方的亲人要注意身体,勿需劳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思念、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亲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温柔情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感。

词语解释

长于的意思:◎ 长于 chángyú[be good at;be adept in] 善于 [做某事];擅长他长于音乐...

慈母的意思:◎ 慈母 címǔ[loving mother] 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缝衣的意思:(1).缝掖之衣。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缝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参见“ 缝掖 ”。(2).缝制衣服。...

赋归的意思:《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宋 朱熹 《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驛骑黄尘里,莫待迷涂始赋归。” 明 宋濂 《送许时用还越中序》:“ 濂 窃自念时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鸞臺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亦作“ 赋归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翁南下赋归歟,值我新婚北上初。”...

里长的意思: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

密缝的意思:◎ 密缝 mìféng[renter] 对布匹的裂缝进行密合...

倚望的意思:(1).谓父母倚门望子。 唐 岑参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诗:“ 汝南 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参见“倚门”。(2).依赖敬仰。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方深倚望,奄忽沦谢。”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惟纯德至诚,天下倚望。”(3).徙倚怅望。 明 梁少白 《小桃红·过湘江吊屈大夫》套曲:“云惨江昏徒倚望,遗范空追想。”(4).一种蟹类动物。《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倚望常起,顾睨西东,其形如彭螖大,行涂上,四五进,輒举两螯八足起望,行常如此,唯入穴中乃止...

于役的意思: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郑玄 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 鄂渚 同游衍。”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 渔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