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杂诗(其十三)
清 · 钱澄之
春王朔未出关门,喜见滇南使叩阍。
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
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
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
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端州杂诗》中的第十三首。诗中表达了对朝廷政策的期待和对历史先例的借鉴。首句“春王朔未出关门”描绘了春天初至,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着新气象的到来。接着,“喜见滇南使叩阍”则表达了对来自边远地区的使者来访的喜悦之情,预示着沟通与交流的开启。
“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朝廷权威的尊重与敬畏。他希望朝廷能够考虑并采纳自己的建议,通过给予特殊恩典来表彰有功之臣,甚至允许他们以藩属国的身份向朝廷进贡,以此彰显朝廷的宽宏大度和对功臣的重视。
“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历史先例的重要性,认为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该遵循传统做法,由朝廷进行讨论和决定,同时体现出对明君圣主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仁慈。
最后,“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诗人引用《史记》中关于赐姓和封藩的历史记载,提出既然历史上已有先例,那么在当前的情况下,为有功之臣破例赋予藩属国的地位,也并非不可行之事。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现实问题解决方式的建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智慧的运用,表达了对公正、仁慈和创新政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