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五言十首(其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紫阳山下住,问字足儒生。
鲜果枝头熟,新醅瓮面清。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
焉得孟能静,沧浪共濯缨。
鲜果枝头熟,新醅瓮面清。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
焉得孟能静,沧浪共濯缨。
注释
紫阳山下: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住:居住。
足:足够,充分。
儒生: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鲜果:新鲜的水果。
枝头:树梢。
熟:成熟。
新醅:新酿的酒。
瓮面:瓦瓮表面,指酒液。
清:清澈。
学师:向...学习。
朱仲晦:历史上的学者或人物。
诗友:诗歌的朋友。
许宣平:历史上的诗人。
焉得:如何能够。
孟能静:一个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
沧浪:古代江名,这里象征自然清流。
濯缨:古人用来比喻洗涤尘垢,象征超脱世俗。
翻译
住在紫阳山脚下,是个热衷学问的书生。新鲜的果子挂在枝头,新酿的酒在瓦瓮中清澈透亮。
向朱仲晦老师学习,与许宣平诗人是朋友。
如何能寻得一个宁静的心境,与你一同在沧浪之水洗涤尘缨。
鉴赏
紫阳山下,诗人选择此地作为栖息之所,问字则是询问文字之事,足儒生表明这里学者云集。鲜果枝头熟,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丰饶的意象;新醅瓮面清,则是生活情趣的写照,透露出一种淡雅的生活状态。
学师朱仲晦、诗友许宣平,分别指的是诗人的老师与朋友,他们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交往和影响。焉得孟能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安宁的追求;沧浪共濯缨,则是借用《论语》中的成语来形容诗人与友人的关系亲密,如同穿越波涛却仍紧紧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居住环境、生活情趣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宁静、享受简单生活并与他人保持深厚情谊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