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览终日记所见
山川无古今,城邑有存废。
梦寐涵碧亭,草间得遗记。
飞流落天明,喷洒寒玉碎。
停车风雪中,岂特生秋意。
李杜到韩刘,峥嵘相品次。
景因真赏见,遗句细吟味。
假盖上前峰,提携有儿稚。
明朝春开晴,步到中兴寺。
山僧引客游,佳处相指示。
群峰四抱圆,浮烟生暖翠。
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
报以遗姓存,犹感邑中厉。
宝月生旁邑,应真传绝艺。
峨峨画三佛,张吴意能俪。
气象随世低,病鹘无猛鸷。
碑阴笔纵横,才翁雄近世。
疑是苏耽鹤,去家已千岁。
怀土一来归,故画华表字。
上方有重阁,景与众山会。
一酌玻璃泉,碧色剑铓淬。
小丛相思树,红蕊粲丹荔。
僧言此芳根,草木独灵异。
上枝花尽开,下实方委坠。
开落俟相见,终始周一岁。
不同桃与李,华实苦相避。
愧师论应实,未辨谈实际。
山寒足力疲,蕙帐聊假寐。
交错佛衣巾,红绿错裙袂。
虽非维摩室,天女亦游戏。
起濯古铜壶,凛凛存往制。
涤手焚妙香,剩与洗尘滓。
攲枕听松风,为我勤解秽。
幽寻欲黄昏,小圃春物丽。
落日在前峰,骀荡东君醉。
宫娥失翠钿,摇荡谁复制。
风起落花多,翩然如坠珥。
植杖久裴回,羁旅得少慰。
恨无昔人语,剖析发幽秘。
明朝漫回首,长途方耸辔。
绵绵芳草多,天涯乱愁思。
注释
隐侯: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某位官员。存废:存留或废弃。
涵碧亭:亭子名,可能位于山水之间。
遗记:遗留下来的记录或文献。
寒玉:形容水冷如玉。
华表字:刻有文字的华表,象征历史和传承。
维摩室:佛教典故,指修行者的居所。
长途:长距离的旅程。
绵绵:连续不断。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翻译
我游历东阳城,这是隐侯昔日所建。山川永恒不变,城郭有兴衰变迁。
梦中漫步碧亭,草丛中发现旧时记载。
飞瀑在黎明洒落,如寒玉破碎般清冷。
停车于风雪之中,何止带来秋意。
李白杜甫到韩愈柳宗元,他们的诗才卓越,排列有序。
美景需真挚欣赏,遗篇需细细品味。
前行至前峰,带着幼子同行。
明日春光明媚,我将步入中兴寺。
山僧引领游客,指点各处名胜。
群峰环抱,轻烟升腾,翠色盎然。
唐代旧刺史府,曾是富饶之地。
以祖先之姓氏为荣,仍感念此地严厉。
月光从邻县升起,应真传授绝世技艺。
三尊佛像巍峨,张吴风格相近。
但气象随时代而衰落,猛禽不再。
碑文笔触纵横,当代才子豪迈。
似是苏耽仙鹤,离家已千年。
怀乡之情驱使我归,故地重绘华表字。
上方有重重楼阁,景色汇聚众山。
品酌玻璃泉,泉水颜色如剑锋淬炼。
小丛相思树,红蕊鲜艳,丹荔如珠。
僧人言此树灵异,花开结果皆有定数。
花开又花落,一年周而复始。
不同于桃李,花果各自避让。
惭愧未能深入理解师论,未能分辨现实。
山寒力乏,暂在蕙帐小憩。
僧人衣巾交错,红绿相映。
虽非维摩居所,仍有天女嬉戏。
起身洗涤古铜壶,感受往昔工艺。
洗手焚香,洗涤尘埃。
倚枕听松风,为我清除污秽。
黄昏时分,小园春色动人。
夕阳照在前峰,春意烂漫。
宫女失落翠钿,谁能再补缀。
风吹落花,飘零如耳坠。
持杖徘徊,旅途中的少许安慰。
遗憾无古人话语,揭示深藏的秘密。
明日回头望,长途跋涉即将启程。
芳草连绵,引发远方的愁绪。
天涯何处,忧思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的作品,名为《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览终日记所见》。从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山水田园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抒情诗。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回顾与自我情怀的抒发。
开篇“游东阳城,隐侯昔所制”即设定了诗歌的情境和意象,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游历,诗人触发了对历史的思考。接下来,“山川无古今,城邑有存废”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与不变的自然景观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梦寐涵碧亭,草间得遗记”则是诗人在游历中所获得的心灵体验和情感寄托。这里,“梦寐”二字传递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而“草间得遗记”则暗示了历史的沉积与个人记忆的交织。
以下几句“飞流落天明,喷洒寒玉碎。停车风雪中,岂特生秋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和自然美景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的“李杜到韩刘,峥嵘相品次。景因真赏见,遗句细吟味”则是诗人通过对历代文人的提及,来强调自己对于文学传统的认同与尊崇,以及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悟。
在“假盖上前峰,提携有儿稚。明朝春开晴,步到中兴寺”这几句中,诗人通过对家庭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又宁静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与向往。
随后,“山僧引客游,佳处相指示。群峰四抱圆,浮烟生暖翠”则是诗人在寺院中所获得的一种心灵净化和对自然之美的再次发现。
“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报以遗姓存,犹感邑中厉”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记忆与缅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宝月生旁邑,应真传绝艺。峨峨画三佛,张吴意能俪”通过对艺术创作的描述,强调了个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自我在其中的位置。
以下几句“气象随世低,病鹘无猛鸷。碑阴笔纵横,才翁雄近世”则是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与个人才能发挥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高度评价和自信。
接着,“疑是苏耽鹤,去家已千岁。怀土一来归,故画华表字”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提及,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认同感和个人的情感寄托。
“上方有重阁,景与众山会。一酌玻璃泉,碧色剑铓淬。小丛相思树,红蕊粲丹荔”则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再次描绘,同时也通过对特定物象的提及,流露出个人对于友情和情感世界的深切关怀。
“僧言此芳根,草木独灵异。上枝花尽开,下实方委坠。开落俟相见,终始周一岁”这几句,则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观察,来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周期的理解和接受。
“不同桃与李,华实苦相避。愧师论应实,未辨谈实际”则是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反省,以及对于文学理念的一种质疑和探索。
以下,“山寒足力疲,蕙帐聊假寐。交错佛衣巾,红绿错裙袂”这几句,则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个人体验,同时也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对于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追求。
“虽非维摩室,天女亦游戏。起濯古铜壶,凛凛存往制。涤手焚妙香,剩与洗尘滓”通过对神话故事的提及,以及对物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和艺术的超脱态度。
“攲枕听松风,为我勤解秽。幽寻欲黄昏,小圃春物丽”则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个人感受,以及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捕捉。
最后,“落日在前峰,骀荡东君醉。宫娥失翠钿,摇荡谁复制。风起落花多,翩然如坠珥”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一天生活的收尾,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物象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无常感。
“植杖上前峰,提携有儿稚。明朝春开晴,步到中兴寺”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期待,以及对个人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肯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文学传统、家族和家乡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艺术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