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野人求诗
宋 · 释德洪
醉看湘山二十春,杖藜疾趋旋路尘。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野人的隐士形象,他与世无争,醉心于自然山水之间。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首句“醉看湘山二十春”,开篇即以“醉”字点明了主人公的放逸生活状态,他以酒为伴,沉浸于湘山的美景之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接着,“杖藜疾趋旋路尘”描绘了他行走山间的情景,虽步履匆匆,却也自在洒脱,不为尘世所累。“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则通过孩子们的反应,侧面表现了张野人与世无争、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张野人对世间事物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间的喜怒哀乐、荣辱得失都无定形,他能够洞察其中的奥秘,仿佛拥有某种超凡的力量。而“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则表明他不慕权贵,不为世俗所动,对待事物能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表达了张野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他似乎已经超越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将自己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则体现了他的洒脱与超脱,即使面对家庭琐事,也能泰然处之,不为所扰。
最后,“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四句,通过引用古代贤士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张野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形象。他如同古代的隐士一般,最终可能也会像他们一样,选择远离尘嚣,逍遥于天地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张野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