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德远寄江鳐韵
宋 · 袁说友
粉身截玉慰渠贪,浪迹泥涂遽著篮。
坐缺江生嗟不乐,诗来东老谢分甘。
世间风味鄞江颊,传里形容太史谈。
欲报琼瑶无一可,移文空到北山南。
坐缺江生嗟不乐,诗来东老谢分甘。
世间风味鄞江颊,传里形容太史谈。
欲报琼瑶无一可,移文空到北山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粉身截玉:形容极度忠诚或牺牲,此处指付出巨大代价。渠贪:他(指某人)的贪婪。
浪迹泥涂: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漂泊。
遽著篮:突然被放入竹篮,暗示命运转折。
坐缺江生:江生因座位空缺而感到失落。
嗟不乐:叹息不快乐。
诗来东老:东老送来诗歌作为安慰。
谢分甘:分享甘甜,此处指共度困难。
世间风味:世上的各种滋味。
鄞江颊:比喻鄞江的水,可能象征生活的丰富。
传里形容:流传的故事或描述。
太史谈:历史学家的叙述。
欲报琼瑶:想回报珍贵的礼物。
无一可:没有合适的方式或东西。
移文:书信或文章。
空到北山南:徒劳地送到北方和南方,意指无法送达。
翻译
粉身碎骨以满足他的贪婪,流浪在污浊中突然被装进竹篮。江生因座位空缺而感叹不快,东老送来诗歌表达共饮之谊。
世间的美味如鄞江之水,流传的故事像太史的叙述。
想要回报珍贵的馈赠却无从下手,写信也只是徒劳地送到北山南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以和沈德远寄赠江鳐的韵脚为题。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江鳐的赞赏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感慨。
首句“粉身截玉慰渠贪”,以比喻手法赞美江鳐的才华出众,犹如美玉般珍贵,他的才情让人愿意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欣赏和追求。次句“浪迹泥涂遽著篮”则描绘了江鳐可能身处困境,但仍积极创作,如同在艰难环境中持篮采撷知识的隐喻。
“坐缺江生嗟不乐”表达了诗人对江鳐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惋惜,以及对他境遇的同情。“诗来东老谢分甘”则通过东老(指东坡苏轼)的典故,表示自己愿意分享诗歌的乐趣,与江鳐共度困苦。
“世间风味鄞江颊”一句,将江鳐的诗才比作鄞江的风味,意即他的作品如鄞江之水,清新脱俗,令人回味无穷。“传里形容太史谈”进一步赞美江鳐的诗才被人们广泛传颂,如同太史公的叙述般生动。
最后两句“欲报琼瑶无一可,移文空到北山南”表达了诗人想回报江鳐的美意却无从下手的无奈,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心意,而这些文字仿佛只是飘渺的北山南风,无法真正传达深沉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文学追求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