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登会稽山
唐 · 孙逖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稽山:浙江绍兴的名山。势入东溟:山势延伸到东海。
烟景:云雾缭绕的景色。
九峰:九座山峰。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印绶,象征官场。
玄牝:道家术语,指天地的根源。
鸣驺:马车声。
行轸:行车的队伍。
仙花:传说中的仙人之花。
古蔓:古老的藤蔓。
竹涧:竹林间的溪流。
松崖:长满松树的悬崖。
云从海天:云彩从海边天空飘过。
日就江村:太阳落向江边的村庄。
能赋:有才华作诗。
和歌:唱和诗歌。
冥搜:深入思考。
冲漠:广阔的自然。
濯缨:清洗冠缨,比喻超脱尘世。
招隐:召唤隐居的人。
翻译
稽山碧绿的湖面上,山势直通东海尽头。白天景色清晰明亮,九座山峰竞相隐藏在峰峦之中。
遥望中厌倦了官场的红尘,世俗中寻求着自然的奥秘。
田野老人倾听马车声,山中小童簇拥着前行。
仙花虽寒仍未凋零,古老的藤蔓柔韧可攀。
竹涧深入山中众多,松崖仿佛接近蓝天。
云彩随海天而去,太阳渐渐落入江边村落。
听说你有吟诗的才华,我却无法与你唱和。
深思冥想我信奉自然,期待与众多才子共定标准。
我愿以洗涤尘埃之心,长久地歌唱以寻求隐逸生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幽深静谧的山水景致,充满了仙境般的意趣。开篇“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即刻画出一幅广阔天地与山湖交融的壮丽图景。"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则透露出诗人在晴朗日光中观赏山峰的乐趣,每座山峰仿佛在互相间显现其独特之美。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深邃玄妙之处的向往。"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则描写了一幅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画面,老者在田间聆听鸟鸣,孩子们嬉戏于山路。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中,“仙花”与“古蔓”均带有一丝神秘与古老的气息,增添了诗意中的超凡脱俗之感。"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崇高性。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此处描绘出云游四海与太阳归宿于乡间的壮丽画面,展示了时间流转与空间广阔的交响。"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诗人自谦其才,虽聆听过前贤之作,却自感不足以匹配。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表达了诗人对于探求真理与追求卓越的渴望。"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拜,以及希望通过诗歌来传承这种美好。
综观全诗,不难看出孙逖先生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热爱,以及他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此诗语言流畅,意境遒劲,是一篇集山水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