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三)
明 · 胡应麟
君不见张季鹰,放浪江东称步兵。
君不见晋吏部,醉倒瓮头笑行路。
衣冠龌龊徒槛猿,富贵斯须草头露。
奸雄窃国中华乱,日月何如醉中度。
鲈乡亭下风飕飗,高标想像垂千秋。
不因酣卧遭束缚,后世何缘有毕卓。
君不见晋吏部,醉倒瓮头笑行路。
衣冠龌龊徒槛猿,富贵斯须草头露。
奸雄窃国中华乱,日月何如醉中度。
鲈乡亭下风飕飗,高标想像垂千秋。
不因酣卧遭束缚,后世何缘有毕卓。
鉴赏
此诗以“后醉中放歌五章”之名,出自明代诗人胡应麟之手。诗中借古人之事,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君不见张季鹰,放浪江东称步兵”,引用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张翰(字季鹰)的故事,他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归隐,以“放浪”二字形容其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着“君不见晋吏部,醉倒瓮头笑行路”,提到晋朝时期的吏部尚书毕卓,他嗜酒如命,一次醉倒在酒瓮旁,却笑对路人,展现了其豪放不拘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衣冠龌龊徒槛猿,富贵斯须草头露”两句,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内心空虚、追求短暂富贵的人,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如同被囚禁的猿猴,以及富贵如草尖上的露珠般易逝。
“奸雄窃国中华乱,日月何如醉中度”揭示了乱世中奸佞当权、国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逃避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在混乱中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醉生梦死。
最后,“鲈乡亭下风飕飗,高标想像垂千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高尚品格的敬仰。“不因酣卧遭束缚,后世何缘有毕卓”则是对那些能够摆脱世俗束缚、保持真我、留下千古美名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后世能有类似人物出现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典故,结合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