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摩诃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赏析

摩诃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

明 · 徐渭
括子松,知几树,黛色遥遥入云际。
上人弹琴坐其底,十指引出七条水。
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
流涛绕殿撼铁板,狮子欲吼复不敢。
泛声忽歇浮云住,细猱一寸猿腾去。
南园玉蝶隔花听,东海金鳷乘雾语。
颖师一曲悲昌黎,我亦闻弦别鹤悽。
悟来忽问无弦旨,指鸣弦鸣须答对。
是不是,问太史。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摩诃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诗中描绘了在摩诃庵内,一棵古老的松树旁,一位高僧正在弹奏琴曲的情景。松树与琴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黛色遥遥入云际”描绘了松树的苍翠与高耸,“上人弹琴坐其底”则点明了高僧的静坐弹琴。通过“十指引出七条水”的描述,既展现了琴艺的高超,也暗示了琴声的悠扬与深远。接着,诗人通过“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等句子,进一步渲染了琴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流涛绕殿撼铁板,狮子欲吼复不敢”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琴声的震撼力,仿佛连自然界的生物都被琴音所感动。随后,“泛声忽歇浮云住,细猱一寸猿腾去”则展示了琴声结束后的宁静与生机,猿猴在琴声中跳跃,形象地表现了音乐带来的生命力。

最后,诗人引用了韩愈的故事,通过“颖师一曲悲昌黎,我亦闻弦别鹤悽”表达了对高僧琴艺的赞叹以及自己内心的触动。在“悟来忽问无弦旨,指鸣弦鸣须答对。是不是,问太史。”的结尾,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引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音乐艺术,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音乐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