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二十三)
南北朝 · 庾信
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
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名,足扬光于载籍。
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名,足扬光于载籍。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古人对音乐的追求和鉴赏。诗中通过各种精致的比喻,如“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描述了乐器制作的精细程度,体现了当时对于音乐工艺的高标准。
接着,“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情景,其中“孤桐”和“鸣石”都是古代乐器的材料,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声,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这两种物象表达了对自然界音响之美的欣赏。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则是借助神话中的元素来强化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河灵和山精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或精灵,他们分别将宝玉让给人间,这里象征着音乐如同宝贵之物被赋予人类。
“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可能是在比喻地描述音乐的创作过程,或是对乐器制作中金属材料的提炼过程,体现了诗人对于音乐创作和工艺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则可能是在描绘某种地方特有的景象或物产,这里的“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可能是指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和植物,通过这些细节来丰富诗歌的意境。
最后,“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则是在表达音乐的高雅与神圣,它能够像古代的宝贵文籍一样被珍视和传颂。"终永保于鸿名,足扬光于载籍"则是说这种美好的艺术成就将会流传千古,被后世所铭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乐器、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神话元素和地方特色的融入,展现了一个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时又具有崇高艺术价值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