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临武雷令(其二)赏析

送临武雷令(其二)

宋 · 张栻
去路连崇岭,扁舟上涨涛。
不违将母愿,敢叹独贤劳。
境静归凫雁,庭空长艾蒿。
不妨频拄颊,千里寄风骚。

注释

去路:前行的道路。
崇岭:高峻的山岭。
扁舟:小船。
上涨:上升,增多。
涛:波涛。
不违:不违背。
将母:母亲。
愿:期望。
敢叹:不敢感叹。
独贤劳:独自的贤者之劳苦。
境静:环境宁静。
归凫雁:归巢的野鸭和大雁。
庭空:庭院空旷。
长艾蒿:长长的艾蒿。
不妨:不妨。
频拄颊:常常用手托腮。
千里:千里之外。
寄风骚:寄托情感与创作。

翻译

前行的道路连接着高峻的山岭,小船在上涨的波涛中前进。
我不会违背母亲的期望,怎敢独自感叹贤者的辛劳。
环境宁静,只有归巢的野鸭和大雁,庭院空旷,只有长长的艾蒿生长。
不妨常常用手托腮,让思绪随风飘向千里之外,寄托我的情感与创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去路连崇岭,扁舟上涨涛"两句,通过高峻的山岭和汹涌澎湃的波涛,形象地描绘出离别之艰难,也映射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不违将母愿,敢叹独贤劳"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尊重与赞赏,以及对其品格的认可。

"境静归凫雁,庭空长艾蒿"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景。凫雁归巢象征着岁月静好,但庭院中的艾蒿却透露出一丝寂寞,反映出人去场空后的孤独与淡漠。

"不妨频拄颊,千里寄风骚"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深,尽管相隔遥远,但仍希望通过风的媒介,将自己的祝福和思念传递给远方的朋友。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是一篇送别抒发真挚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