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下庙
石骨标遒隽,地偏景亦缩。
詹桥铿怅策,过尽巉山麓。
水石争喧豗,能豁耳根俗。
沿冈踏陂衍,步步殢心足。
万石忽奔骞,共赊天一曲。
溪回石亦驻,似攫还似伏。
腻叶交湿光,脩藤缘老木。
渐远城市嚣,亦敌炎州燠。
神据胜而灵,阴风助肃肃。
伏腊走儿女,登荐刑鸡鹜。
草木贬幽奇,溪山亦折福。
踞石我沈冥,披扪任童仆。
阳曦薄崦轨,注光射山腹。
迟景不可延,订我重来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木下庙周围环境的游历与感受,充满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和对人文活动的细腻观察。
首句“觌面相欺瞒,山灵藏眉目”,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灵人格化,暗示山中景色的神秘与迷人。接着,“石骨标遒隽,地偏景亦缩”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山石的挺拔与环境的幽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詹桥铿怅策,过尽巉山麓”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崎岖山路的情景,桥声回响,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接下来,“水石争喧豗,能豁耳根俗”一句,通过水石的喧闹,反衬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沿冈踏陂衍,步步殢心足”表现了作者在山间行走时的沉醉与享受。而“万石忽奔骞,共赊天一曲”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石的动态美,仿佛它们在天空中跳跃,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溪回石亦驻,似攫还似伏”通过溪流与石头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之美。“腻叶交湿光,脩藤缘老木”则细致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渐远城市嚣,亦敌炎州燠”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以及对清凉自然环境的喜爱。“神据胜而灵,阴风助肃肃”则赞美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庄严,以及它给予人的精神慰藉。
最后,“伏腊走儿女,登荐刑鸡鹜”描述了当地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草木贬幽奇,溪山亦折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惜。“踞石我沈冥,披扪任童仆”则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自由与放松。“阳曦薄崦轨,注光射山腹”描绘了阳光洒落山间的景象,充满了温暖与希望。“迟景不可延,订我重来躅”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再次探索自然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文活动的深入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和谐共生、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