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
唐 · 白居易
北阙至东京,风光十六程。
坐移丞相阁,春入广陵城。
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
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
阃外君弥重,尊前我亦荣。
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坐移丞相阁,春入广陵城。
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
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
阃外君弥重,尊前我亦荣。
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拼音版原文
[
]
注释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常代指朝廷。东京:这里指唐代的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相对。
丞相阁:丞相的府邸或办公处所。
广陵城:今江苏扬州,唐代的重要城市。
红旆:红色的旗帜,古代使者出行时的标志。
双节:古代使臣出行时手持的符节,象征皇帝的权威。
白须无一茎:形容人年老,胡须全白。
阃外:阃,城门的门槛,这里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尊前:指在尊贵的人面前,这里可能指的是宴席或朝廷。
将相:将军和宰相,泛指高级官员。
门生:古代称弟子或学生,这里指出自名门或高官门下的官员。
翻译
从北阙到东京,路程长达十六程。坐在车上,丞相的官邸仿佛随着移动,春天已悄然进入广陵城。
红色旗帜环绕着双节使者的行列,白发苍苍的他一根胡须也没有。
万人沿途观看,百名官员排列成班欢迎。
在外统帅的威望越来越高,尊贵的宴席上我也感到荣耀。
何必自己亲身去争取,成为将相的门生同样荣耀无比。
鉴赏
诗人以北阙到东京的十六里风光,作为开篇,展现了壮丽的景色。随后写坐于丞相府邸之上,感受春意盎然的广陵城。这两句既描绘了宏伟的建筑与繁华的市井,也暗示诗人身处高位,能欣赏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景致。
接下来的“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则生动地勾勒出牛相公威仪非凡,且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铄的形象。红旆指的是官员的旗帜,双节可能是指牛相公手中的符节或其他象征权力的物品;白须则象征着牛相公的年迈,然而“无一茎”却透露出他的精神状态依旧矫健。
“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表现了牛相公出行时的盛况,民众和官吏都来观看并欢迎,这不仅是对牛相公地位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的自豪之情。紧接着,“阃外君弥重,尊前我亦荣”则从侧面凸显出诗人与牛相公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彼此间的互相仰慕。
最后两句“何须身自得,將相是門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祝愿。诗人认为既然牛相公与自己同门,更不需要其他证明个人能力或成就,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和加持。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朋友高官出行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友谊深厚关系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