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金銮子二首(其二)
唐 · 白居易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
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
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注释
与尔:和你。为父子:成为父子。
八十有六旬:八十六年。
忽然:突然。
又不见:消失不见。
迩来:近来。
三四春:三四个春天。
形质:身体形态。
本非实:本来不真实。
气聚:气息聚合。
偶成身:偶然形成生命。
恩爱:亲情或爱情。
元是:原本是。
妄:虚妄。
缘合:因缘聚合。
为亲:显得亲密。
念兹:想到这些。
庶有悟:或许能有所领悟。
聊用:姑且用来。
遣悲辛:排解悲伤辛酸。
暂将:暂时用。
理自夺:理智控制自己。
不是:并非。
忘情人:忘记情感深厚的人。
翻译
与你结为父子关系,共同度过了八十六年。突然间你不见了,算起来已有三四个春天。
身体形态并非真实,只是气息聚合偶然形成的生命。
亲情原本虚幻,因缘相聚才显得亲密。
想到这些或许能有所领悟,姑且用来排解悲伤辛酸。
暂时用理智控制情感,并非忘记真挚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念金铃子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去的人儿子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反复强调“与尔为父子”以及“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表现出人世间的关系和感情都是虚幻不定的。同时,“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这些哲理性的思考,试图超越个人悲痛,用一种更加豁达的心态来面对生离死别。在最后,“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则表明诗人虽然努力以道理安慰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忘记了那份深厚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亲人之死的个人哀思,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面对生命消逝时的哲学思考和情感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