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
残红三月路,叠翠万山州。
夏后乘輴泽,轩皇炼药丘。
旷平初渺莽,屈曲渐深幽。
比县干戈偃,诸村盗贼收。
室庐还旧贯,邸店竞新修。
蚕月门多鐍,秧田草尽耰。
画龙沽肆古,槛虎驿程脩。
天目蟠根远,王干设险遒。
径纡横巨石,涧洁见游鯈。
岳势攀衡霍,星文摘斗牛。
桑麻敦本业,笋蕨胜珍羞。
谷冷长杉密,冈温早茗抽。
宣平何处在,太白此中求。
仙墅丹池火,僧庐野竹秋。
农谈通稗史,骚咏入樵讴。
楚雨三江外,吴云五岭头。
夕阳彭蠡浦,潮水浙河流。
西望番君国,东思越相州。
孰云民俗俭,政尔士风优。
舆隶知周孔,章缝盛鲁邹。
圣贤一道续,天地四书留。
阙里瞻庠序,师臣拜冕旒。
永怀枌梓故,能奠藻芹不。
灵顺王封庙,华光佛氏楼。
端能无鬼责,焉所匪神庥。
矧是儒家彦,初非贾客俦。
诗材工捃摭,意匠极雕锼。
佳句垂千古,浮荣等一沤。
吾家紫阳下,肯作寄书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服:春季的服装。欢言:欢快的话语。
夏后:古代帝王对夏朝君主的尊称。
蚕月:指农历三月,蚕开始结茧的月份。
藻芹:指美芹之献,谦辞,表示献上的意见或礼物。
贾客:商人。
捃摭:采集,选取。
雕锼:雕刻,比喻精细构思和创作。
翻译
这人已制成春装,欢快地驾车出游。三月路边残花,万山州层峦叠翠。
夏后乘车巡幸,皇帝曾在炼药山丘。
平原开阔初显荒凉,曲折小径渐入幽深。
邻近县邑战乱平息,村庄盗贼收敛。
房屋恢复旧观,旅舍店铺争相修缮。
养蚕时节门户紧闭,插秧田间草已锄净。
画龙的招牌古色古香,驿站道路整洁。
天目山根深叶茂,王干险峻如画。
山路蜿蜒巨石横卧,涧水清澈见鱼游。
攀登衡霍山峰,观察斗牛星象。
桑麻种植为本业,野菜胜过珍馐。
山谷清凉杉木茂密,山冈温暖早茶抽出。
宣平何处寻觅?李白在此寻求。
仙舍丹池映火红,僧庐竹影伴秋风。
农夫闲谈中有历史,樵夫歌谣中含诗韵。
楚雨洒落在三江之外,吴云飘荡在五岭之巅。
夕阳照彭蠡湖畔,潮水涌动浙河两岸。
西望番邦之国,东思越地的州。
谁说民风淳朴?实则士人风度优良。
车夫熟知周公孔子,学者精通鲁邹学问。
圣贤之道得以延续,天地四书流传世间。
在阙里瞻仰学府,尊师重道,冕旒致敬。
永远怀念家乡,能否在此寄托哀思。
灵顺王庙显神圣,华光佛楼显佛光。
怎能无神明庇佑?这里并非鬼魅之地。
何况儒者才俊,非商贾之流。
诗人善于搜集素材,匠心独运雕琢。
佳句流传千秋,浮名犹如泡沫。
我家在紫阳之下,岂愿做传信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学术文化的推崇。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四句一组,由十个四行组成,共计四十行。
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徐如心如婺源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所处之地山水风光的细腻描绘。每一组都有其独特的情境和意象,既表现了作者的才华,也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开篇“之子成春服,欢言驾出游”展现了一幅春日游乐图,生动地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們的愉悦心情。接着,“残红三月路,叠翠万山州”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展示了春末夏初之际的美丽风光。
诗中还穿插着对古代文化和学术的追忆,如“舆隶知周孔,章缝盛鲁邹”一句,便是对儒家学说和历史文化的尊崇。又如“圣贤一道续,天地四书留”,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经典的珍视与传承。
诗歌最后,“吾家紫阳下,肯作寄书邮”一句,则是作者以亲切之情,将这份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通过书信传递出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文化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