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咏二十首(其六)
明 · 李时行
秦王东望海,汉武求蓬莱。
志在延年药,异术四方来。
夜浥金茎露,高筑通天台。
斋宫祀碧鸡,神光争取猜。
糜费经数载,飞传无停埃。
生死理之常,轻举终无媒。
少翁既殂没,徐福去不回。
空闻轮台诏,车载鲍鱼回。
神仙渺何处,徒贻万世哀。
志在延年药,异术四方来。
夜浥金茎露,高筑通天台。
斋宫祀碧鸡,神光争取猜。
糜费经数载,飞传无停埃。
生死理之常,轻举终无媒。
少翁既殂没,徐福去不回。
空闻轮台诏,车载鲍鱼回。
神仙渺何处,徒贻万世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的《感咏二十首》中的第六首。诗中以秦始皇、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与荒谬的感慨。
诗的开篇“秦王东望海,汉武求蓬莱”,描绘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他们向东眺望大海,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接下来,“志在延年药,异术四方来”点明了他们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决心,并暗示了各种奇异的方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夜浥金茎露,高筑通天台”描述了他们为了接近仙境而进行的种种努力,包括在夜晚采集金茎上的露水,以及建造通往天界的高台。接着,“斋宫祀碧鸡,神光争取猜”则进一步展示了他们虔诚的祭祀活动,试图通过与神灵的沟通获得长生的秘密。
然而,“糜费经数载,飞传无停埃”揭示了这些追求最终带来的巨大浪费和破坏,时间流逝,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最后,“生死理之常,轻举终无媒”总结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性,指出生死乃自然规律,轻易追求长生最终无法实现。
“少翁既殂没,徐福去不回”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个追求长生失败的例子:少翁和徐福,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警示的教训。而“空闻轮台诏,车载鲍鱼回”则讽刺了那些被派遣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最终只能带着鲍鱼(象征空无一物)返回。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追求长生不老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人类盲目追求不可能之事的反思,以及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