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邓子东山得名画半帧乃昔时好手绘未成幅者索予题破口占三绝书以还之(其三)赏析

邓子东山得名画半帧乃昔时好手绘未成幅者索予题破口占三绝书以还之(其三)

明 · 成鹫
溪声山色太无端,阁笔濡毫总一般。
不似老僧门紧闭,了无踪迹与人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对比自然与艺术的呈现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首句“溪声山色太无端”,诗人以“溪声”和“山色”为切入点,描绘出自然界中流动与静止并存的和谐景象。这里的“无端”二字,既是对自然景色难以言喻之美的感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次句“阁笔濡毫总一般”,则转而探讨艺术创作的过程。诗人将自己搁置笔墨的行为与自然界的景色进行类比,暗示了艺术创作与自然体验之间的某种共通性。这里“阁笔濡毫”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无论是搁笔还是濡毫,都体现了艺术家对创作的投入与专注。

后两句“不似老僧门紧闭,了无踪迹与人看”,通过对比老僧闭门修行与艺术家创作的两种不同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老僧的“门紧闭”象征着一种内省与隔离的状态,而艺术家的创作则是在开放与交流中进行的。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艺术创作不应是封闭的,而应是与外界、与观者产生互动的过程,这样才能让作品“了无踪迹与人看”,即作品能够触动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艺术创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艺术创作独特性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蕴含了对艺术与自然之间深层联系的哲学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