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前感兴一首赏析

前感兴一首

宋 · 敖陶孙
乌几学痴坐,吾炊何以晨。
了知诗自好,不与甑相闻。
苍苍本空空,呜呼谁使然。
瓯窭知满篝,稍喜斗斛仁。
而我亦齐民,不贪后世贤。
腹无一寸温,百忧镇烧煎。
岿然一破灶,寒虫欲无年。
更欲辨名字,蟋蟀螽斯间。
书生谨守书,放步防疾颠。
虾蟆缘青冥,孤光恣吞吐。
于菟无角翼,为天守门户。
持此感物化,尧舜万万古。
冰蚕不知寒,蓼虫不知苦。
未知了身口,甘煖复几许。
高高化人台,下视多劫灰。
我欲轰雷车,老天怒不开。
死语无出路,六经圣所裁。
惟应蒯缑剑,日夕同归来。

拼音版原文

xuéchīzuòchuīchén

lezhīshīhǎoxīngzèngxiāngwén

cāngcāngběnkōngkōngshuí使shǐrán

ōuzhīmǎngōushāodòurén

érmíntānhòushìxián

wēnbǎiyōuzhènshāojiān

岿kuīránzàohánchóngnián

gèngbiànmíngshuàizhōngjiān

shūshēngjǐnshǒushūfàngfángdiān

xiāmayuánqīngmíngguāngtūn

jiǎowèitiānshǒumén

chígǎnhuàyáoshùnwànwàn

bīngcánzhīhánliǎochóngzhī

wèizhīleshēnkǒugānnuǎn

gāogāohuàtáixiàshìduōjiéhuī

hōngléichēlǎotiānkāi

chūliùjīngshèngsuǒcái

wéiyìngkuǎigōujiàntóngguīlái

注释

痴坐:专心致志地坐着。
炊:做饭。
甑:古代蒸饭的器皿。
瓯窭:小而浅的容器。
斗斛:古代容量单位。
齐民:平民百姓。
腹:腹部。
冰蚕:比喻不知冷暖的人。
蓼虫:一种生活在水边的虫子。
蒯缑剑:古代的一种剑,象征忠诚或怀念。

翻译

我学着痴坐,早晨做饭靠什么。
深知诗歌美好,无需与炊具交谈。
天地本空旷,是谁让它如此。
知道瓮罐满了,稍稍欣喜斗斛之仁。
我只是平凡百姓,不求后代称贤。
肚子没有一丝温暖,忧虑如火煎熬。
破旧的炉灶屹立,寒虫难以生存。
还想分辨万物,身处蟋蟀螽斯之间。
书生只守书籍,漫步以防跌倒。
虾蟆跃向天空,独自闪烁光芒。
老虎虽无角翅,守护天地之门。
以此感受万物变化,尧舜时代永存。
冰蚕不知寒冷,蓼虫不知苦楚。
未解身心之道,甘甜温暖几何。
高高的教化之台,俯瞰无数劫难。
我想驾驭雷车,老天却不开恩。
死亡的话语无处可去,六经是圣人的裁决。
只有蒯缑剑,日夜陪伴归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前感兴一首》,他以日常生活的琐事和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首句“乌几学痴坐”描绘出诗人独自静坐的情景,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接下来,“吾炊何以晨”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人感慨诗歌虽好,却无法改变现实生活的困顿,“了知诗自好,不与甑相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他感叹世界本为空虚,“苍苍本空空”,又感叹造物弄人,“呜呼谁使然”。在物质贫乏中,诗人仍能发现点滴满足,“瓯窭知满篝,稍喜斗斛仁”。

诗人自谦为平凡百姓,无意追求后世名声,“而我亦齐民,不贪后世贤”,并承认自己生活艰辛,“腹无一寸温,百忧镇烧煎”。他以“岿然一破灶”象征自己的境遇,表达对寒冷和困境的无奈。诗人进一步借自然界的生物来寓意人生,“更欲辨名字,蟋蟀螽斯间”,暗示自己坚守读书,但又深知人生如梦。

最后,诗人将自己比作“虾蟆”和“于菟”,象征默默无闻但仍坚守职责的人,感叹只有“高高化人台”才能超越世俗,俯瞰历史长河。“冰蚕不知寒,蓼虫不知苦”则揭示了无知无觉的生命状态,引发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以“死语无出路,六经圣所裁”表达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思想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素,寓言丰富,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