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
唐 · 皎然
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
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
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临川内史:指曾任临川内史的官员,这里代指有识之士或地方长官。怜:怜爱,喜欢。
诸谢:指谢姓家族的众人,可能特指文化世家谢氏的成员。
生缘:佛教用语,指人生的缘分或因缘。
秦本:此处可能指佛经原本或重要的佛教典籍,秦代传入中国。
幽寻:在幽静深远的地方寻找。
楚僧: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僧人。
停船:船只停止行驶,停留。
孤月:单独的月亮,常用来形容清冷孤独的夜晚。
把锡:手持锡杖,僧人云游时所持的法器。
乱峰:形容山峰众多且错落不齐。
便道:顺便的道路,这里指顺路访问。
大师寺:一位有名望的大师所在的寺庙。
白莲池:以白莲花闻名的池塘,象征佛教圣地。
高踪:高人的行迹,这里指德高望重的僧侣或大师的遗迹。
翻译
临川内史对谢家子弟颇为怜爱,你的佛缘生活可与惠宗相比。远离此地时定会带着佛经而去,深山寻访定会遇到楚地的僧人。
夜晚泊船独坐与孤月亲近,手持锡杖秋行穿越重重山峰。
途中必须经过大师寺,要在白莲池畔探寻高人的行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离别之情。
“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了诗人与被送别者的深厚关系,内史怜诸谢可能是被送别者之名,而“尔在生缘比惠宗”则表明他们的缘分如同古代著名的惠宗父子般深厚。
“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 这两句写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远方找到心灵的寄托,即使是在异乡也能遇到知音。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诗人独自坐在停靠的船上,与明亮的月亮为伴,感受着秋天的凉意和大自然的宁静。把锡,即将锡刀插在船舷边,以此来比喻自己孤独的处境。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 这两句表明诗人建议朋友在旅途中要去大师寺和白莲池探访高僧,寻求心灵上的寄托和指引。这里的“高踪”可能是对佛教高僧的一种尊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