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晓起看山
宋 · 杨万里
晨起出蓬户,换却隔水峰。
细看只旧山,色与昨不同。
虽经夜来雨,末必有许功。
云师挈众巉,置在蓝水中。
沙土俱绿净,草树添青葱。
不然近秋衰,那得还春容。
此意殊不浅,要将调诗翁。
判断索一语,可惜语不工。
正使语工著,不如山色浓。
细看只旧山,色与昨不同。
虽经夜来雨,末必有许功。
云师挈众巉,置在蓝水中。
沙土俱绿净,草树添青葱。
不然近秋衰,那得还春容。
此意殊不浅,要将调诗翁。
判断索一语,可惜语不工。
正使语工著,不如山色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观赏山色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山川的颜色变化,表达了自然界在雨水滋润后的生机勃勃。
"晨起出蓬户,换却隔水峰。细看只旧山,色与昨不同。" 这几句描写的是诗人早晨从简陋的居所走出,看到了对岸山峰在雨后变得清新脱俗,颜色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更反映了自然界在雨水滋润后的更新。
"虽经夜来雨,末必有许功。云师挈众巉,置在蓝水中。沙土俱绿净,草树添青葱。" 这里强调了夜晚降雨的作用,不仅是简单的湿润,更是赋予大地新的生命。山川被云雾环绕,仿佛被特别安置在清澈的水中,周围的沙土和草木都变得更加鲜绿。
"不然近秋衰,那得还春容。此意殊不浅,要将调诗翁。判断索一语,可惜语不工。正使语工著,不如山色浓。" 最后几句表达了如果不是这样的雨水滋润,秋天的萧瑟景象就难以回复春天的生机。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传达这种意境,但发现即便语言技巧高超,也无法比拟山川在雨后的深沉颜色。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上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