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赏析

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余生行年将六十,不知何者为忧戚。
富贵不骄贫贱安,以此存心度朝夕。
往年承乏佐中书,大官羊膳供堂食。
只今赐老作编氓,衣食信天无固必。
陋巷箪瓢如素居,不管茅茨春雨湿。
门前载酒求赋诗,锦轴牙签日堆积。
在官不置负郭田,既老翻得稽古力。
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朝米不烦邻僧送,暮米不烦太仓籴。
我亦一饭不忘君,文人相轻所不及。
伤哉白首杜拾遗,入蜀还秦劳辙迹。
文章盖世亦何为,妻子相看百忧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刘辰翁对唐代诗人杜甫的《百忧集行》所写的读后感。诗中,刘辰翁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杜甫晚年生活的共鸣与感慨。

首先,刘辰翁自述年事已高,对于人生忧虑的理解似乎超越了世俗的荣辱,他认识到富贵不值得骄傲,贫贱也能安然度日,这种淡泊的心态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中。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辅佐朝廷的经历,以及后来被赐老归乡后的简朴生活,虽然清贫,却乐在其中。

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不减,门前常有人载酒求诗,作品日益累积,显示出他对文学的坚守。他没有购置田产,反而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古籍之中,对世间的毁誉和历史评价都不再挂怀,只专注于学问。

诗中提到,他无需邻居僧人送米,也不依赖官府救济,这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给自足。然而,他并未忘记国家和君主的恩惠,认为即使是文人,也应感恩戴德,这是对杜甫“一饭不忘君”的深思。

最后,刘辰翁以杜甫的遭遇作结,感叹杜甫才华盖世却饱受困顿,妻儿相伴却愁绪满怀,表达了对杜甫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杜甫的解读,展现了刘辰翁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