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独夜
宋 · 张嵲
泊舟依聚落,水色澹馀辉。
红树满秋山,夕烟上霏微。
稍观渔火明,渐见行人稀。
孤客畏遥夜,况乃穷秋时。
疏篷见天星,朔风左右吹。
重衾不能煖,展转枕屡移。
怀归意恋恋,感旧心悽悽。
骤使百虑集,起坐复支颐。
人生谅多牵,吁嗟竟何为。
红树满秋山,夕烟上霏微。
稍观渔火明,渐见行人稀。
孤客畏遥夜,况乃穷秋时。
疏篷见天星,朔风左右吹。
重衾不能煖,展转枕屡移。
怀归意恋恋,感旧心悽悽。
骤使百虑集,起坐复支颐。
人生谅多牵,吁嗟竟何为。
注释
泊舟:停船。依:靠近。
聚落:村庄。
水色:水面颜色。
澹:淡。
馀辉:残余的光辉。
红树:秋天的红叶。
秋山:秋日山峦。
夕烟:傍晚的炊烟。
稍观:远远看见。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行人稀:行人稀少。
孤客:孤独的旅客。
畏:害怕。
遥夜:漫长的夜晚。
穷秋:深秋。
疏篷:稀疏的船篷。
天星:星星。
朔风:北风。
左右吹:从两边吹来。
重衾:厚重的被子。
展转:翻来覆去。
屡移:多次移动。
怀归:思念家乡。
恋恋:依依不舍。
感旧:感慨旧事。
百虑:各种忧虑。
集:聚集。
起坐:起身坐下。
支颐:托腮。
谅:确实。
牵:束缚。
吁嗟:叹息。
何为:为何。
翻译
船泊靠在村庄旁,水面映着余晖淡照。满山红叶秋意浓,傍晚炊烟袅袅升腾。
远处渔火微微亮,行人渐少夜幕深沉。
孤独的旅人惧长夜,更何况是深秋时节。
稀疏的船篷可见星空,北风吹拂左右摇晃。
厚重的被褥难抵挡寒意,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忆旧心情凄凉哀伤。
忧虑突然涌上心头,起身坐起又托腮思考。
人生本多羁绊,唉,究竟为何而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景象和诗人孤独凄清的情感。首句“泊舟依聚落,水色澹馀辉”表明诗人停泊在一个村落附近,水面反射着微弱的月光或星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萧索的氛围。
接下来的“红树满秋山,夕烟上霏微”则是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红色的树木覆盖了整个秋山,而渐渐升起的晚霞与薄雾交织在一起,显得既迷离又深远。
第三句“稍观渔火明,渐见行人稀”透露出诗人在夜色中偶尔看到渔家点燃的灯火,同时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冷清和寂寞,因为能够看到的行人非常稀少。
以下几句“孤客畏遥夜,况乃穷秋时。疏篷见天星,朔风左右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受。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感到害怕和不安,因为屋檐下的空隙可以看到星光,而北风在四周吹拂,使得室内更加寒冷。
“重衾不能煖,展转枕屡移”则表达了即便盖着厚重的被子也无法驱散寒意,只能翻来覆去地调整枕头寻求片刻的温暖和安慰。这样的动作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无助。
接着,“怀归意恋恋,感旧心悽悽”显示了诗人的强烈乡愁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之情。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家园的思念,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最后几句“骤使百虑集,起坐复支颐。人生谅多牵,吁嗟竟何为”则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牵绊和困扰感到无奈与叹息。在夜深人静之际,他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而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他们,让他们感到困惑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