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二十韵
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
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煖,筝催柱数移。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
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
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啨呼侣,哀猿夜叫儿。
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
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
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
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
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小妓:歌女,艺妓。桃叶:古人以桃叶象征爱情。
蹋柳枝:踏着柳枝的节奏唱歌。
妆成:化妆完毕。
剪烛:剪烛芯,古代烛光照明,剪烛可使光线更明亮。
拂衫:轻轻抚摸衣衫。
绣履:绣花鞋。
娇行缓:步伐缓慢,显得娇媚。
花筵:花团锦簇的宴会。
笑上迟:笑容出现得慢,形容含蓄。
罗薄:薄薄的丝绸。
凝脂:形容皮肤白皙细腻。
笙引:笙的吹奏引导。
筝催:筝的弹奏催促。
怨调:忧郁的旋律。
才子:有才华的人。
妍词:美丽的词句。
缠头:古代赠予歌舞女子的财物。
断肠诗:表达深深哀愁的诗。
翻译
小歌女手拿桃叶,唱出新的歌曲踏着柳枝的节奏。化妆后在烛光下剪影,酒醉后起身轻拂衣衫。
绣花鞋慢慢行走,宴会上笑容迟迟。
身姿轻盈如飞雪,薄薄的罗衣透出凝脂般的肌肤。
笙的簧片频繁温暖,筝的柱子不断移动。
乐童演奏忧郁的旋律,才子出口便是美丽的辞藻。
想象人如树,将头发比作丝线。
风吹动两条衣带,烟雾贴上双眉。
樱桃小嘴微启,翡翠发饰低垂。
柔软的腰肢摇曳,嫩芽般的手指轻轻颤动。
鹤鸣唤伴侣,猿啼唤幼崽。
玉佩敲击出清晰的声音,珍珠串成的歌词连绵不断。
舞袖为音乐而旋转,钗子因节奏而落下。
重重的曲调各有特色,一一拍打在心间。
北方的人们愁于攀折,南方的人们苦于离别。
黄叶遮掩金谷的河岸,绿柳映照杏园的池塘。
春天惋惜花的美丽,秋天怜悯叶的衰败。
将它们写进歌里唱出,胜过在笛声中吹奏。
曲终难以告别,情感丰富无法自控。
没有别的礼物,只有一首令人断肠的诗作为缠头之礼。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宴会之乐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享受。开篇“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即设定了一种生动的画面,其中“小妓”指的是年轻貌美的歌女,她们手持桃叶或是春日的象征,口中发出新的歌声,踏着柳枝,显示了她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着,“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则描绘了一种宴会结束后的温馨场景。女子们在精心打扮完毕,蜡烛已被修剪过之后,她们酒意朦胧中起来整理衣衫,这不仅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细节,也流露出一丝惬意和悠然自得。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中的“绣履”指的是美丽的鞋子,“花筵”则是用鲜花铺成的地席。这里形容女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时步态轻盈且不急躁,笑声悠扬而从容。
接下来的几句:“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笙引簧频煖,筝催柱数移”则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女子们的美丽与音乐的和谐统一。她们的身体轻盈如同回旋的雪花,而衣着之薄透若凝脂;笙(古代乐器)与簧(一种弦乐器上的品)的声音交织,筝柱(古代打击乐器)则在数次移动中发出节奏。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显示了宴会上不仅有美妙的音乐,也有才华横溢的词赋。乐童可能是指擅长音乐的少年,而才子和妍词则强调了文学艺术上的交流。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中,“人如树”可能是比喻宴会上的人们如同树木般坚定而美好;“先将发比丝”则通过头发的细腻来形容女子们的美丽。
“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中,“风条”指的是微风,而“两带”可能是指装饰品或衣物的飘带;“烟叶”则可能是用香草制成的烟熏之物,它贴近女子们的双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下文“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中,“口动樱桃破”形容女子开口时樱桃般的小嘴,而“鬟低翡翠垂”则描绘了她们头饰之美丽与飘逸。
“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女子们的婀娜多姿和细腻的生活感受。枝条柔软,她们的腰肢也轻盈而有致;荑(一种植物)之嫩与她们的手相得益彰,而葳蕤则形容她们动作的优雅。
“唳鹤啨呼侣,哀猿夜叫儿”中的“唳鹤啨呼侣”可能是模仿了某种动物的声音,而“哀猿夜叫儿”则通过对比来强调一种悲切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则描绘了音乐和文学艺术的融合,以及女子们在这些艺术上的精湛技艺。“玉敲音历历”形容通过玉制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而连续;“珠贯字累累”则可能是比喻诗文中的词语如同串联的珍珠一样美丽且富有层次。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中,“袖为收声点”可能指的是女子们在音乐即将结束时以袖子作为一种暗示,而“钗因赴节遗”则形容她们通过装饰品来纪念宴会的美好时光。
“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则表达了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不舍和深情。每一次的回首都是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而每一次的鼓掌都蕴含着对这份美好的内心认同。
最后,“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则通过地理位置上的对比,强调了宴会结束后的哀愁与不舍。塞北和江南作为不同的地域象征着不同的情感,而“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黄色和绿色在这里可能分别代表了秋天的落叶和春天的新芽。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对音乐、文学艺术的深入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宴会图景,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哀愁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