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刘焕之总戎
因思十年里,其乐如登仙。
天下有至理,散在日用前。
应其当然者,不后亦不先。
秦台善鉴物,无语列媸妍。
君子会心际,融洽亦如然。
天多气象正,静至道妙全。
颖南产奇士,志气自刚坚。
少小偶失途,髫龀长烽烟。
突马解战斗,看剑摇山川。
因探河洛数,便窥孔孟传。
怀秘寡徒侣,抗调难和篇。
与余一定交,万古破拘挛。
两宗聚讼久,真义竟未宣。
有离亦有合,有全亦有偏。
共坐广居堂,挑灯常不眠。
剔微语俱涩,默对如蜕蝉。
忽而憬然起,大笑泻飞泉。
语默动静间,殆无有遗璇。
既能明曩哲,又复资玩研。
金张何足问,管鲍亦非贤。
情好醇已笃,骨肉相牵连。
髣髴同所遇,髣髴情堪怜。
只愁非麋鹿,会上别离船。
癸丑秋才深,余果游幽燕。
乾坤随震荡,戎马踏春田。
五岭亦多事,分镇日催迁。
锁钥寄连阳,所事在两肩。
早曾学军旅,气可吞九埏。
如珠只走盘,如珠不在毡。
以其所蕴者,施于牙纛边。
予既归五羊,不得相周旋。
时时发清梦,同诵锦云笺。
仲冬乃君诞,昂首祝斗躔。
人生建令名,学术不弃捐。
可知澄清辔,即是祖生鞭。
愿为台与莱,芘物长芊芊。
慰我非一途,无用真枯禅。
鉴赏
此诗《寿刘焕之总戎》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通过对友人刘焕之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学问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识的共同探索。
首句“敦友本以仁,道合竟得天”开篇即点明了友情的基础在于仁爱与道义的契合,这种深厚的友谊最终能够引领双方达到更高的境界。接下来的“因思十年里,其乐如登仙”,通过回忆十年间的相处,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深切怀念与快乐之情,仿佛置身仙境般美好。
“天下有至理,散在日用前。应其当然者,不后亦不先”四句,强调了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迟不早,恰到好处地行事。这不仅是对生活态度的阐述,也是对为人处世哲学的体现。
“秦台善鉴物,无语列媸妍”将秦台比作善于鉴别的镜子,不论美丑都如实呈现,象征着朋友之间真诚相待,不掩饰彼此的优点与缺点。
“君子会心际,融洽亦如然”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如同镜子映照出的真实一样,朋友间的情感交流也应坦诚无欺。
“天多气象正,静至道妙全”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宁静之美,暗示了在平静中可以领悟到宇宙的奥秘,同时也寓意着在友情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颖南产奇士,志气自刚坚”赞扬了刘焕之的卓越品质与坚定意志,即使在动荡的年代,也能保持自己的信念与勇气。
“少小偶失途,髫龀长烽烟”描述了刘焕之年轻时的经历,虽然遭遇战乱,但并未消磨他的斗志,反而激发了他的潜能。
“突马解战斗,看剑摇山川”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刘焕之的英勇与智慧,他不仅精通武艺,还善于运用策略。
“因探河洛数,便窥孔孟传”表明刘焕之不仅在军事上有造诣,对儒家经典也有深入研究,体现了他全面的人格魅力。
“怀秘寡徒侣,抗调难和篇”表达了刘焕之在学术上的孤独与坚持,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与原则。
“与余一定交,万古破拘挛”强调了诗人与刘焕之之间超越时空的深厚友谊,这份友谊将永远存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两宗聚讼久,真义竟未宣”指出两人在某些问题上曾有过分歧,但最终达成了共识,体现了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有离亦有合,有全亦有偏”表达了友情与学问探索中的复杂性,既有分离也有重聚,既有全面也有片面,但正是这些复杂性构成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共坐广居堂,挑灯常不眠”描绘了两人深夜讨论学问的场景,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剔微语俱涩,默对如蜕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两人在探讨问题时的专注与深刻,如同蝉蜕般脱去旧我,获得新的认知。
“忽而憬然起,大笑泻飞泉”描绘了两人在某一瞬间豁然开朗,欢声笑语如同瀑布般倾泻而出,充满了喜悦与释放。
“语默动静间,殆无有遗璇”强调了在言语、沉默、行动与静止之间,他们的交流与思考是全方位且深刻的,没有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既能明曩哲,又复资玩研”表明他们不仅理解古代智者的教诲,还能从中汲取养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金张何足问,管鲍亦非贤”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真正友谊与智慧的尊崇,认为金张这样的权贵不足为道,而管仲鲍叔这样的知己才是真正的贤者。
“情好醇已笃,骨肉相牵连”强调了诗人与刘焕之之间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如同亲人一般紧密相连。
“髣髴同所遇,髣髴情堪怜”表达了对两人相似经历与情感的理解与同情,仿佛找到了共鸣。
“只愁非麋鹿,会上别离船”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分别后难以再相聚,如同麋鹿般四处漂泊。
“癸丑秋才深,余果游幽燕”回顾了诗人与刘焕之的分别,以及自己后来的旅行经历。
“乾坤随震荡,戎马踏春田”描绘了动荡的时代背景,战争与动荡成为生活的常态。
“五岭亦多事,分镇日催迁”提到岭南地区也多事端,官员频繁调动。
“锁钥寄连阳,所事在两肩”表明连阳地区的安全与治理责任重大,需要双肩承担。
“早曾学军旅,气可吞九埏”赞扬了刘焕之早年学习军事,气魄宏大,能吞吐天地。
“如珠只走盘,如珠不在毡”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刘焕之的才华与智慧,如同珍珠般珍贵,无论放在何处都能发光发热。
“以其所蕴者,施于牙纛边”表明刘焕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智慧应用到了军事指挥中,如同牙纛(古代军队的旗帜)般指引方向。
“予既归五羊,不得相周旋”表达了诗人离开广州后,无法与刘焕之继续密切交往的遗憾。
“时时发清梦,同诵锦云笺”描绘了诗人时常在梦中与刘焕之相聚,共同吟诵诗歌的美好情景。
“仲冬乃君诞,昂首祝斗躔”在十二月的冬天,诗人向刘焕之祝贺生日,抬头仰望星空,表达祝福。
“人生建令名,学术不弃捐”鼓励人们建立良好的名声,并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
“可知澄清辔,即是祖生鞭”引用历史典故,强调了明确目标与努力的重要性,如同祖逖的鞭策一样激励人心。
“愿为台与莱,芘物长芊芊”表达了诗人希望成为刘焕之的朋友,保护万物生长繁荣的愿望。
“慰我非一途,无用真枯禅”最后,诗人安慰自己,即使不能与刘焕之直接相伴,但内心仍充满温暖与力量,如同不是枯禅(枯寂的禅者)一样,仍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深情地描绘了诗人与刘焕之之间超越时空的友谊,以及对学问的共同追求与探索。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热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