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魏万之京赏析

送魏万之京

唐 ·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拼音版原文

cháowényóuchàngzuówēishuāngchū

鸿hóngyànkānchóutīngyúnshānkuàngshìzhōngguò

guānchéngshùcuīhánjìnyuànzhēnshēngxiàngwǎnduō

jiànchángānxíngchùkōnglìngsuìyuècuōtuó

注释

1、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2、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

3、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4、“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客中:即作客途中。

5、关城:指潼关。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6、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7、“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蹉跎:此指虚度年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翻译

清晨听到游子唱离别之歌,昨夜轻霜已渡过黄河。
大雁在愁苦中难以忍受这歌声,远行的人还要穿越重重云山关隘。
边关城头的树木似乎催促着寒气临近,皇宫中的捣衣声傍晚时分更多。
不要只看到长安的繁华欢乐,它只会让你的年华轻易流逝。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即将启程前往远方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生活的关切。

“朝闻游子唱离歌”,开篇便道出了朋友清晨即将离开的消息,这个“离歌”不仅是告别之曲,也充满着离愁。紧接着,“昨夜微霜初渡河”透露出天气渐凉,朋友可能会面临旅途中的寒冷和艰辛。

“鸿雁不堪愁里听”,鸿雁,即大雁的统称,它们的叫声往往令人联想到远方和离别。诗人通过“不堪”二字,传达了听到雁唳时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云山况是客中过”,这句话更深化了旅途生活的孤独感和异乡飘零之感。山川之间,朋友将如浮云般经过,每一步都离家乡更远。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强调了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关城的树木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萧瑟,而皇宫中的砧声则是夜色渐浓的信号。

最后,“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希望朋友不要太过沉迷于京城的繁华与乐趣,警示他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间在无意中溜走。这里流露出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整首诗以其深情的寄托、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远行者命运的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