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从诗的内容来看,苏轼在描述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辛勤劳作,以及希望得到一位叫做“大冶长老”的人帮助,以便能够种植桃花茶。
诗中,“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表明了苏轼对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有所了解,并且这种荼苦之物在近代已经被用于饮用。接着“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则表达了作者最初厌倦了世俗的奢侈生活,现在借助这场大雪来掩盖自己的烦恼。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这里的“嗟”是一个感叹词,表示对自己拥有五亩田园而感到辛劳和不易。作者在强调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荒废,并且请求得到种植茶子的帮助。
接下来的“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表达了苏轼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担忧,但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则是希望通过农业生产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不让自己陷入绝境。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这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土地解冻,竹笋尖锐的景象。紧接着,“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则是描述农忙时期牲畜喧闹,以及作者对田间劳作的担忧。
最后,“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这里提到的“江南老道人”可能是苏轼自己,而“齿发日夜逝”则表明了时光的流逝和作者对岁月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提到过去曾在雪堂品尝桃花茶,但现在只能空留回忆。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通过劳作来对抗困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