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字
清 · 洪亮吉
能识一丁字,胜挽弓十石。
君不见,三传宰相真寡识,二圣在河北,竟欲呼作贼。
君不见,三传宰相真寡识,二圣在河北,竟欲呼作贼。
鉴赏
此诗《一丁字》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比与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知识与见识之间的深刻差异。
“能识一丁字,胜挽弓十石。”开篇即以“一丁字”与“挽弓十石”进行对比,强调了知识的价值远超于武力。识字是获取知识的基础,而知识能够使人明辨是非,洞察世事,这比拥有强大的武力更为重要。
接着,“君不见,三传宰相真寡识”,诗人通过反问引出历史上的例子,指出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也可能因为见识浅薄而犯下大错。这里的“三传宰相”可能是指历史上因决策失误而导致国家动荡的宰相,他们虽位居高位,但对时局的判断却显得不足。
“二圣在河北,竟欲呼作贼。”进一步深化主题,将目光投向历史事件。这里提到的“二圣”可能指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他们在金兵入侵时被俘,成为俘虏。诗人讽刺的是,即便是在如此危难之际,某些人竟然还妄图将两位皇帝称为“贼”,这种无知与荒谬的行为,再次凸显了知识与见识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对比与讽刺,表达了对知识价值的肯定以及对见识浅薄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在追求力量的同时,更应注重知识与智慧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