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将筑南屋借功田家赏析

将筑南屋借功田家

宋 · 苏辙
先人敝庐寄西南,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西成黍豆馀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芒鞋秃巾短后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

拼音版原文

xiānrénchǎng西nánguīsānjīnkān

yíngqiúyuèsuìsān西chéngshǔdòushídān

jiègōngtiánjiābìngjuéxiānnóngshìwèiláixián

bìngqiǎncóngdīngnánmángxiéjīnduǎnhòushān

chǔshēngdēngdēnghàiyányuèjiǔyàn

fāngqióngkùnrénsuǒānyǒuqiúxīngān

yánjiànwàngtányǐnxìnhòuxīn怀huáicán

chénchuīxiǎngzēngyánguīshíàitiáncán

注释

敝庐:破旧的房屋。
三纪:三十年。
菟裘:古人隐居的地方。
石甔:石制的缸,用于储存粮食。
钁杴:农具,包括锄头和扁担。
浮客:流浪者。
丁男:成年男子。
杵声:捣米的声音。
期:期待。
穷困:生活困苦。
一言见许:得到你的信任之言。
醯盐:醋和盐,调味品。
蚕:养蚕。

翻译

祖先的破屋坐落在西南边,多年未归,如今怎能忍受这般凄凉。
我在菟裘之地经营了三年,收获的谷物仅够石缸储存。
向农家借用农具,尽管农事繁重也不嫌弃。
连同流浪者一起,让丁壮男子参与,他们穿着草鞋,头戴秃巾,衣衫简陋。
捣米声声敲打邻里,期待我能停留一月而不厌倦。
我正身处困境,人们都了解,有求于我却不愿回应,我心甘情愿。
只因你一句信任之言,我不敢随意开口,心中充满愧疚。
早晚为你添置调料,回来时不妨忙于田间和养蚕之事无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将筑南屋借功田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西南故居修筑新屋时,向田家借用农具和人力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

首句“先人敝庐寄西南”,表达了诗人对祖先旧居的怀念,而“不归三纪今何堪”则传达出对长久未归的感慨。接着,“卜营菟裘阅岁三”描述了他在异地经营新居的三年时光,生活简朴,仅能自给自足。

“借功田家并钁杴”直接点题,诗人向田家借用农具,显示出他对农事的亲近和对农民的感激。他并不嫌弃农事繁重,反而让闲散的游子也参与其中,体现了他的亲民态度。“芒鞋秃巾短后衫”描绘出劳动者朴实的形象,而“杵声登登骇闾阎”则通过捣米声惊动邻里,渲染出劳动的热闹场景。

诗人表示自己虽然穷困,但对别人的请求从不推辞,即使对方不回答,他也心甘情愿,这体现了他的宽厚和谦逊。“一言见许不妄谈”表达出对信任的珍视,而“饮汝信厚心怀惭”则流露出对自己未能给予更多回报的愧疚。

最后两句“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诗人承诺会增加田家的日常供给,不会因为自己的需求影响他们的农事和养蚕,显示出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深厚的互助关系,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