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吟
明 · 黎遂球
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
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
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
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
高低吟,知不知。
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
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
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
高低吟,知不知。
鉴赏
这首诗《高低吟》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融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起笔,将孔子的崇高形象与李斯的劳苦形象进行对比,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和命运的多变。接着,“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高山云出、流水石沉的动态景象,象征着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以及其中的无常变化。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这两句通过春鸟在柔枝上栖息与飞翔的场景,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短暂停留,再次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隐喻了人在生命旅程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高低吟,知不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既不是追求物质生活的孔子,也不是专注于文字艺术的李斯,而是通过“高低吟”的方式,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