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其三)赏析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其三)

宋 · 刘克庄
昔似子期善听,今如祈父不聪。
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

注释

昔:从前。
似:像。
子期:古代善于听音的人,俞伯牙的朋友。
善:擅长,善于。
听:倾听。
今:如今。
如:如同。
祈父:古代官名,负责祭祀和军事,这里比喻听力不好。
不聪:听力不佳。
怕:担心。
有:存在。
学人:学习的人,弟子。
问话:提问。
向道:回答说。
老僧:年老的僧人。
害:因...而有。
聋:聋哑,听不见。

翻译

从前像钟子期那样善于倾听,如今却像祈父般听力不佳。
担心有学徒会来问我问题,只好说老僧耳朵已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自嘲与幽默,他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时的听力,表达了年老后身体机能下降的无奈。"昔似子期善听"一句,用古代知名的耳聪者子期来形容自己的过去,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显示出诗人对听力的自信。而"今如祈父不聪"则是对自己年迈后听力下降的哀叹,通过古代耳聋者的典故——祈父来强调自己的听力已大不如前。

诗人的这种幽默感和自嘲,也反映了他面对人生无常和身体机能衰退时的豁达态度。"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则是诗人担心自己听力不好,可能会误解别人的问题,从而引发尴尬的情形,因此他幽默地将这种担忧归咎于一个虚构的"老僧",显得既可笑又不免让人感到些许凄凉。整首诗通过对听力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面对老龄生活的智慧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