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浔阳宴别赏析

浔阳宴别

唐 · 白居易
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
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

注释

鞍马:指骑马出行。
军城:军队驻扎的城市。
笙歌:音乐和歌唱,这里指饯别的宴会。
祖帐:古代送行时设帷帐以祖祭,后泛指饯别之所。
湓口:地名,湓水入长江的入口处。
庐山:中国著名山脉,位于江西省。
暮景:傍晚的景色。
行色:出行时的情景或气氛。
春寒:春天的寒冷。
炎瘴:南方湿热地带的瘴气,古人认为是恶性疫病之源。
尽室:全家,全家人。

翻译

在军营外骑着马,军营前奏乐送行。
趁着涨潮出发湓口,顶着雪离开庐山。
傍晚的景色牵动着行程,春天的寒冷消散了醉后的笑容。
共同感叹这炎热瘴疠之地,全家人都得以生还。

鉴赏

诗中首句“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描绘了一幅军营生活的画面。"鞍马"表明了军队的氛围,而"笙歌"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士兵们用音乐来娱乐和慰藉自己。这两者并置,不仅映射出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边塞生活的关注。

紧接着,“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则是描写行军途中的景象。"乘潮"意味着顺应自然的力量前进,而"带雪"则是在寒冷的季节中离别。这里的"庐山"特指某一地点,但在诗中更像是一种意象,象征着分别时的艰难和环境的严酷。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的感慨。"暮景"指日落时分的景色,而"牵行色"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兵们的情绪被牵动,行进的步伐也带上了这种哀愁。而春天的寒冷和醉酒后的脸庞,则是对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渲染。

最后,“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表达了士兵们对于炎热苦境的共同哀叹,以及他们渴望活着回归家庭温暖的愿望。"共嗟"体现了集体的情感,而"尽室得生还"则是对幸存并返回家园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悲壮与苍凉,以及士兵们对于归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