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布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芭蕉有丝犹可绩,绩成似葛分絺绤。
女手纤纤良苦殊,馀红更作龙须席。
蛮方妇女多勤劬,手爪可怜天下无。
花练白越细无比,终岁一匹衣其夫。
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
入筒一端重数铢,拔钗先买芭蕉树。
花针挑出似游丝,八熟珍蚕织每迟。
增城女葛人皆重,广利娘蕉独不知。
女手纤纤良苦殊,馀红更作龙须席。
蛮方妇女多勤劬,手爪可怜天下无。
花练白越细无比,终岁一匹衣其夫。
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
入筒一端重数铢,拔钗先买芭蕉树。
花针挑出似游丝,八熟珍蚕织每迟。
增城女葛人皆重,广利娘蕉独不知。
鉴赏
这首《蕉布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南方地区以芭蕉纤维为原料制作布料的过程和场景,展现了当地妇女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
诗中首先提到芭蕉纤维的可利用性,比喻其如同丝线一般,可以像葛藤一样纺织成不同质地的布料——絺绤,即粗细不同的布。接着,诗人赞美了女性劳作的辛勤,她们的手指纤细却承受着巨大的劳动,甚至将剩余的布料染色,编织成精美的龙须席。这一段描述突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她们对家庭的贡献。
随后,诗中转向对南方地区妇女劳动强度的感慨,指出她们的手指虽小却能完成繁重的工作,这种坚韧与勤劳是天下的典范。诗人特别提到了“花练白越”,这是一种精细如花般美丽的白色布料,但其制作过程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且主要用于丈夫的衣物,体现了对男性成员的重视。
进一步地,诗中提到了竹子和芙蓉也能作为布料的来源,它们制成的布料轻薄如蝉翼,飘逸如烟雾,显示了南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超的纺织技艺。最后,诗人提到人们会用竹筒来储存这些珍贵的布料,每端仅重数铢,可见其价值之高。同时,诗中也提及了购买芭蕉树以获取更多纤维的习俗,以及使用细如游丝的花针进行精细的编织工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南方地区独特的纺织工艺和自然景观,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