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其二)
宋 · 晁补之
懒旷期陶谢,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葛巾倾泛潋,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且欲去衡庐。
注释
懒旷:懒散而超脱。期:期待。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东晋时期的隐士诗人。
呼儿:呼唤孩子。
晋书:指中国古代的史书或文学作品。
葛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倾泛潋:在水面漂浮,形容轻松自在。
蜡屐:用蜡涂过的木屐,防湿耐磨。
嵚岖: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空门:佛教用语,指寺庙或出家人的生活。
意地:心灵之地。
初:初始,初次。
朝市:都市,朝廷。
隐:隐居,避开尘世。
衡庐:衡山和庐山,著名的隐居地。
翻译
我懒散期待着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生活,叫儿子一起读晋代的书籍。头戴葛巾在水边漂浮,踏着蜡制木屐走在崎岖的小路上。
转向空寂的佛门,擦拭心灵的尘埃,初次体验修行的开始。
我不愿再忍受都市的喧嚣,只想离开这里去衡山庐山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陶渊明、谢灵运的敬仰。他让儿子诵读晋代典籍,自己则身着葛巾,悠然泛舟,踏蜡屐游历崎岖之地,仿佛与古人的心境相契合。诗人内心深处对尘世的纷扰有所厌倦,希望能回归清净的佛门或如谢灵运般寄情山水,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前往衡庐这样的隐居之地。整首诗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