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金山昙颖师呈永叔内翰
宋 · 梅尧臣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
风涛响殿阁,云雾生席屦。
道人如不闻,道人如不顾。
谁能识此心,来往只鸥鹭。
京洛三十年,尘埃一相遇。
我与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义,齿发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由逢故人,坐石语平素。
风涛响殿阁,云雾生席屦。
道人如不闻,道人如不顾。
谁能识此心,来往只鸥鹭。
京洛三十年,尘埃一相遇。
我与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义,齿发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由逢故人,坐石语平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峨峨:形容山势高大。道人:修道之人,指隐士或僧侣。
风涛:风浪。
席屦:竹席和草鞋,代指简朴的生活。
识:理解,识别。
鸥鹭:水鸟,象征自由和超脱。
京洛:古代中国的京都,这里指洛阳。
信都公:具体人物,可能是一位朋友。
衣冠故:指过去的官服,表示身份已改变。
浩然趣:正直坦荡的志趣。
逢:遇见。
平素:平常,平时。
翻译
江中的山峰高耸,山上有位道人居住。风声涛声冲击着殿堂楼阁,云雾缭绕在道人的床席周围。
道人仿佛听不见,也仿佛不在意这些外界的喧嚣。
谁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与鸥鹭一样自由往来。
在京都洛阳度过了三十个年头,我们偶然在这尘世间相逢。
我和信都公,如今都已老去,衣冠不再如昔。
一生坚守仁义,岁月匆匆,头发和牙齿都已衰老。
世事变迁并未束缚我,心中自有一份坦荡的趣味。
未能再次遇到旧友,只能坐在石头上,平静地交谈往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寄金山昙颖师呈永叔内翰》,通过对江中孤山和道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俗、坚守仁义的高尚品格的赞美。首句“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以山水为背景,刻画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风涛响殿阁,云雾生席屦”,描绘了道人处世的宁静与淡泊,仿佛与世隔绝。
“道人如不闻,道人如不顾”进一步强化了道人的超然态度,即使面对外界的喧嚣,也能内心平静。诗人感慨自己在京洛之间奔波三十年,与昙颖师这样的高人仅有一遇,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步入老年。“平生守仁义,齿发忽衰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坚守道德的感慨。
最后两句“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不必被世俗束缚,应保持内心的坦荡与自由。结尾“未由逢故人,坐石语平素”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老友在闲暇时共叙平日的志向和经历,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描绘了道人生活的画面,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