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浔阳江闻笛赏析

浔阳江闻笛

明 · 邓云霄
西风瑟瑟吹寒莎,野笛如啼又似歌。
砍竹定遇武昌老,抆泪尚咽湘江蛾。
鱼龙欲睡移深浦,鸿雁惊飞掠远波。
试问当年白司马,琵琶幽怨较谁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浔阳江边秋夜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句“西风瑟瑟吹寒莎”以瑟瑟西风和寒冷莎草起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环境的冷寂。接着,“野笛如啼又似歌”一句,将笛声比作野兽的啼叫和人的歌声,既表现了笛声的哀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砍竹定遇武昌老,抆泪尚咽湘江蛾”两句,运用典故,借砍竹与武昌老、湘江蛾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里的“武昌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老人或某种象征,而“湘江蛾”则可能暗指湘江流域的某种特定文化或传说,通过这些典故的引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

“鱼龙欲睡移深浦,鸿雁惊飞掠远波”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鱼龙在深水处似乎要沉睡,而鸿雁却因笛声的响起而惊飞,远波被雁群掠过,动静结合,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与不平静并存的意境。

最后,“试问当年白司马,琵琶幽怨较谁多”一句,诗人以白居易(白司马)的《琵琶行》为参照,表达了对笛声中所蕴含的深深哀愁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比较的问题,即这种哀愁是否超过了白居易作品中的琵琶幽怨。这一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情感表达的高度敏感和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度挖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情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