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帽山(其三)
明 · 何南凤
四围竹树密如墙,异草閒花植数行。
三十馀年明月夜,身心受用几清凉。
三十馀年明月夜,身心受用几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帽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句“四围竹树密如墙”,以“密如墙”形容四周竹树之茂盛,形象地勾勒出山林的幽深与繁密,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屏障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次句“异草闲花植数行”,则将视线从高耸的竹树转向低矮的花草,这些奇异的草木与闲适的花朵点缀其间,不仅丰富了视觉感受,也暗示了山中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自然之美的世界。
第三句“三十馀年明月夜”,将时间的跨度拉长至三十年以上,强调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象的长期观察与深刻记忆。这样的时间长度,使得这幅画面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致,更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情感的积累,赋予了场景以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一句“身心受用几清凉”,直接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心灵体验。这里的“清凉”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凉爽,更是心灵上的宁静与愉悦。它体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获得的精神慰藉和内心的平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帽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