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四)
宋 · 苏辙
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
独行无与游,闯然欸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独行无与游,闯然欸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和诗,以陶渊明的风格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才华以及人生阶段变化的感慨。首句“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描绘了一幅奇幻梦境,诗人梦见自己与一位奇特的老者同行,暗示着对先贤的仰慕。接下来,“独行无与游,闯然欸我堂”表达了孤独感和对知己的渴望。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赞美了老者的深邃思想,但又带有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诗人聆听其言论,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未离翰墨场”,显示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然而,“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又暗示了诗人认为这位老者才华横溢,不应被尘世遗忘。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回忆起年轻时对前辈文章的景仰,而“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才能衰退的无奈。最后,“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淡然接受,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失去青春活力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也有对自我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苏辙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学问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