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笔工周永年(其一)
宋 · 曾丰
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
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
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
注释
岂:难道。无:没有。
毫忽:极微小。
补于时:对时代的贡献。
用尽:竭尽全力。
初心:最初的本心。
卒:最终。
见遗:被遗忘。
不拔一毛:不付出任何代价。
徒自利:只是自我利益。
杨朱:古代哲学家,主张个人主义。
作计:作为策略。
未为痴:并不算愚蠢。
翻译
难道没有一点点对时代的贡献?尽管竭尽全力,最终还是被遗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赠笔工周永年(其一)》中的一句。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工匠周永年技艺的赞赏和对其人品的评价。"岂无毫忽补于时"意思是说,周永年的技艺即使微小,也能在当时有所贡献,体现了他的专业价值。然而,"用尽初心卒见遗"则暗示了他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回报,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匠人的忽视,也可能是个人际遇的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诗人将周永年与古代哲学家杨朱相提并论,杨朱主张极端的自我保全,这里用来形容周永年虽然可能没有得到直接的利益,但他的行为并非出于自私,反而是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因此,诗人认为周永年的选择并不算愚蠢,反而展现出高尚的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周永年作为工匠的技艺和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这类人物的忽视,以及对坚守初心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