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古唐翁论学诗(其二)
明 · 叶春及
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
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
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
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
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叶春及所作的《和刘古唐翁论学诗(其二)》。诗人以深邃的哲理与丰富的意象,探讨了学问与人生的关系。
首联“未发之中不是先,一齐穿纽几前贤”,以“未发”与“先”对比,强调学问的深入理解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像前贤一样,通过深入思考与实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这里的“穿纽”比喻深入理解与掌握,表达了作者对学问追求的严谨态度。
颔联“回三未解挥戈舞,吹万何妨隐几眠”,运用了“回三”与“挥戈舞”的典故,以及“吹万”与“隐几眠”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在学问探索过程中,面对难题时的困惑与挑战,以及在解决问题后的轻松与满足。这里既展现了学者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也体现了在取得成果后的宁静与自得。
颈联“朱陆异同俱有说,周程风月迥无边”,将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观点进行对比,指出两者虽有差异,但都值得深入探讨。同时,以“周程风月迥无边”来比喻学问的广阔与深远,强调了学问探索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尾联“明珠欲得惟沧海,却恐求鱼向木缘”,以“明珠”比喻珍贵的知识或真理,“沧海”象征广阔的学问海洋,“求鱼向木缘”则是一种错误的方向。这句诗表达了获取知识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入误区,保持正确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问探索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与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