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逸之歌
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老余圃兮海之陬。
饮菊泉兮谷之洲,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菊逸之歌》,以菊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寻觅。首句“菊之澹兮北门之秋”,描绘了菊花在深秋北门外的淡雅景象,暗含孤独之意;“菊之靖兮栗里之丘”,借栗里之丘的宁静,寓意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接着,“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选择的审慎态度。
“老余圃兮海之陬”,诗人将自己比作老去的园丁,在海边的一隅守护着菊花,寓言自己晚年的生活状态。“饮菊泉兮谷之洲”,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饮菊花泉,居山谷之地,生活简朴而自得其乐。最后,“征斯人兮吾谁与俦?”诗人发出感慨,寻求志同道合的人,感叹知音难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杨维桢在动荡时世中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于精神伴侣的渴望。
词语解释
北门的意思:(1).北向的门。《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窶且贫,莫知我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门外, 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 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 ,何人为解北门忧。”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3). 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
菊泉的意思:即 菊水 。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赉术煎启》:“ 酈县 菊泉 ,无劳復汲。”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南阳 宝雉,幸足观瞻。 酈县 菊泉 ,差能延寿。”《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这水也不是容易吃的,仙家叫做 菊泉 ,最能延年却病。”参见“ 菊水 ”。...
栗里的意思: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晋 陶潜 曾居于此。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尝往 庐山 , 弘 命 渊明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间。” 唐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诗:“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旧山川。” 李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去留的意思:◎ 去留 qùliú[leave or stay] 离开或留下去留自己选择...
斯人的意思:(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