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钟
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鉴赏
这首诗《相国寺钟》由金代诗人祝简所作,通过寒鸡未鸣而寺钟已入梦的情景,巧妙地传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首句“寒鸡缩颈未鸣晨”,描绘了一幅清晨寒鸡蜷缩着脖子尚未啼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鸡鸣是自然界的醒示,而“未鸣晨”则暗示了时间的静止或某种等待的状态。
次句“已听舂容入梦频”,转而写到寺钟的声音在梦中频繁响起。这里的“舂容”既可理解为寺钟敲击时的节奏感,也可视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将寺钟声与梦境相连,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隐喻了现实与梦境、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
后两句“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似乎在说,寺钟并非只为佛教徒敲响以警示或启发他们,它更能唤醒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们。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寺钟的警醒作用指向了不同的人群,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未必”和“祗能”的转折,诗人既肯定了寺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又含蓄地指出了其在另一些人心中的局限性,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鸡与寺钟的场景,通过象征与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词语解释
唤起的意思:[释义](1) (动)号召使奋起。唤起民众。(作谓语) (2) (动)引起(注意、回忆等)。唤起对往事的回忆。(作谓语) [构成]动补式:唤〈起...
警悟的意思:◎ 警悟 jǐngwù(1) [sharply aware]∶机警聪明警悟过人(2) [alert]∶警醒觉悟...
利名的意思: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鸣晨的意思:鸡鸣报晓。指清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亲黑统,故日分鸣晨,鸣晨朝正。”...
名人的意思:◎ 名人 míngrén[celebrity;bigbug (name);famous personage;guiding (leading) light;notable] 知名人士;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显要人物 参与其事的有从王子到出版家等名人...
起利的意思:(1).兴办有益之事。《文子·精诚》:“賑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2).生利;生息。《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利上起利,过了一年十个月,只倒换一张文书,并不催取,谁知本重利多,便有铜斗家计,不彀他盘算。”...
入梦的意思:◎ 入梦 rùmèng[fall asleep]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缩颈的意思:(1).缩其颈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望见 元王 ,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復其故处。 元王 见而怪之,问 卫平 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復,是何当也。’”(2).畏寒貌;戒惧貌。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友人得罪斥逐后,其家亲知,过门缩颈不敢视,公独省问。” 宋 苏轼 《独觉》诗:“期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集>序》:“国人皆缩颈吐舌,骇叹不能已。”...
未必的意思:[释义](副)不一定。(意思和“必定”相反)。 [构成]偏正式:未〔必 [例句]未必能来。(作状语)...
知警的意思:知道警诫。 明 张居正 《答进鲥鲜枢使言进奉骚扰》:“仍选差谨慎小心,勿令多带积猾棍徒,庶奉使者知警,而地方官民,亦戴公之德无穷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抄抢》:“庶豪横有所知警。”...
舂容的意思:(1).用力撞击。《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玄 注:“‘从’,读如‘ 富父 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2).声音悠扬洪亮。 唐 张说 《山夜闻钟》诗:“前声既舂容,后声復晃盪。”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太簇之乐,奏之而舂容。” 明 何景明 《听琴篇》:“含官移羽何舂容,冷冷万壑吟风松。”(3).指香气飘扬。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燕香舂容,俗客莫陪。”(4).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宋 范成大 《次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