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栖贤
明 · 释函是
早年卜隐盟丹壑,反望匡庐作故山。
留滞海门非我意,暂随鸿雁寄书还。
新松不厌百千树,旧屋从教三五间。
谨护柴扉容客到,但妨豺虎莫偷閒。
留滞海门非我意,暂随鸿雁寄书还。
新松不厌百千树,旧屋从教三五间。
谨护柴扉容客到,但妨豺虎莫偷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情感。首句“早年卜隐盟丹壑”,诗人回忆起年轻时便已决定隐居于丹青般的山谷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反望匡庐作故山”一句,诗人将自己所隐居的地方比作匡庐,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留滞海门非我意,暂随鸿雁寄书还”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希望能够像鸿雁一样自由地飞翔,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这种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后半部分“新松不厌百千树,旧屋从教三五间”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尊重,即使是在简陋的住所中,也愿意与成百上千的新松为伴,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最后,“谨护柴扉容客到,但妨豺虎莫偷閒”两句,诗人强调了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外来者的欢迎,只要不是有害的野兽,都应被接纳。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表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