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稳坐钓鱼台之《寿严又陵六十》题姚惜翁像
清末近现代初 · 夏曾佑
疏灯草具会痴人,偶语诗书亦夙因。
五十自怜闻道晚,百年谁会不传真。
愿同秉烛寻流晷,便抱斯文寄贱贫。
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漠宋总成尘。
五十自怜闻道晚,百年谁会不传真。
愿同秉烛寻流晷,便抱斯文寄贱贫。
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漠宋总成尘。
鉴赏
这首诗是夏曾佑为好友严又陵六十岁生日所作,通过描绘与朋友深夜交谈读书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疏灯草具会痴人"描绘了两人在简陋环境中聚首,共享对诗书的痴迷;"五十自怜闻道晚"感慨自己年过半百才深刻领悟人生道理,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百年谁会不传真"则强调了真正的学问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性,希望与友人共同探寻真理,即使生活贫困也不忘文学之道。
诗人以"愿同秉烛寻流晷"表达对未来的期许,意即愿与好友一同把握时间,追寻智慧。最后两句"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漠宋总成尘",借对乾嘉学派(清代学术兴盛时期)的反思,暗示历史终将淹没于时间长河中,唯有真知灼见才能流传下来,表达了对学术价值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含哲理,体现了夏曾佑作为学者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