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古墓
唐 · 熊孺登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碑:墓碑。折:断裂。
松:松树。
枯:干枯。
山火:山上的大火。
夜台:墓地。
从闭:永远关闭。
不曾:从未。
朝:早晨。
逝者:去世的人。
比:比较。
流水:流水。
东流:向东流去。
逢:遇到。
上潮:涨潮。
翻译
石碑断裂,松树干枯,山火肆虐,墓地沉寂,无人祭扫。死去的人们如同长眠不醒,从未有过早晨的到来。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时光易逝、历史沧桑的诗句,通过对比和自然景象来表达主题。"碑折松枯山火烧"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荒凉古墓的画面,碑文破碎,松树枯死,山火燃烧,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被时间遗忘、荒废的场景。"夜台从闭不曾朝"则暗示诗人对这片历史遗迹的忽略和疏离,夜晚的台榭关闭,没有人前来朝拜。
"那将逝者比流水"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将逝去的人事物比作流水,这种比喻既传达了时间流逝不息的概念,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不可挽回。"流水东流逢上潮"则是对这比喻的进一步发挥,流水向东流淌,不断地遇到波涛汹涌,这里既包含着自然界中水流不断推移的生动画面,也象征着时间和历史的不停滞动与积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沉重。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