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卿杨邃庵示以止酒唱和诗一册余思尝为酒困欲戒之而未能因诗有感次陶渊明韵二首(其一)
明 · 王缜
古人重盟戒,有戒戒即止。
所戒不止酒,戒在沉缅里。
弛戒终狂夫,慎戒乃君子。
初戒虽忤时,戒定还自喜。
有如戒前车,必戒浅近起。
又如戒履霜,渐者戒之理。
戒色既在壮,戒得亦在已。
所以伯禹戒,卫武亦戒矣。
而我不严戒,戒心荡无涘。
从此戒作师,承戒如承祀。
所戒不止酒,戒在沉缅里。
弛戒终狂夫,慎戒乃君子。
初戒虽忤时,戒定还自喜。
有如戒前车,必戒浅近起。
又如戒履霜,渐者戒之理。
戒色既在壮,戒得亦在已。
所以伯禹戒,卫武亦戒矣。
而我不严戒,戒心荡无涘。
从此戒作师,承戒如承祀。
鉴赏
此诗以戒酒为主题,借古人之戒,警示世人。开篇“古人重盟戒,有戒戒即止”,引出戒律的重要性,强调戒律的约束力。接着,“所戒不止酒,戒在沉缅里”,指出戒律不仅限于酒,更在于沉溺与放纵之中。通过“弛戒终狂夫,慎戒乃君子”对比,凸显了戒律对于个人品行的影响。
“初戒虽忤时,戒定还自喜”,表明戒律初期可能不被理解或接受,但坚持戒律后内心会感到满足与喜悦。接下来,“有如戒前车,必戒浅近起;又如戒履霜,渐者戒之理”,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戒律如同预防事故的前车之鉴,以及对渐进式危险的警惕,强调戒律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戒色既在壮,戒得亦在已”,进一步阐述戒律的范围,不仅包括外在的行为,也包括内心的欲望。最后,“所以伯禹戒,卫武亦戒矣。而我不严戒,戒心荡无涘”,通过引用历史人物伯禹和卫武的例子,强调戒律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戒律的深刻认识和自我反省。
“从此戒作师,承戒如承祀”,总结全诗,表示从今以后将戒律作为人生的导师,对待戒律如同祭祀般庄重,体现了诗人对戒律的敬畏之心和实践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戒律的深入探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与思考,也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重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