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皋兰山作
清 · 龚景瀚
皋兰山,远在焉支之西千余里,金城城外安有此。
隋人不学误题名,清秋九日策马来,登高远望赤雄哉。
是非往迹何足问,对此茫茫且举杯。
持螯饮酒歌慨慷,置身如在青天上。
俯视秦川一气中,万里关河何莽苍。
丈夫未得际风云,低头矮屋日论文。
祭酒书生封侯相,功名何必三将军。
四顾踌躇忽不乐,满目哀鸿在林薄。
已费司农百万钱,诸君何以忧民瘼。
南望况有欃与枪,洞庭两岸纷屯营。
黄河之水滚滚从东去,安得挽入湖湘洗甲兵。
隋人不学误题名,清秋九日策马来,登高远望赤雄哉。
是非往迹何足问,对此茫茫且举杯。
持螯饮酒歌慨慷,置身如在青天上。
俯视秦川一气中,万里关河何莽苍。
丈夫未得际风云,低头矮屋日论文。
祭酒书生封侯相,功名何必三将军。
四顾踌躇忽不乐,满目哀鸿在林薄。
已费司农百万钱,诸君何以忧民瘼。
南望况有欃与枪,洞庭两岸纷屯营。
黄河之水滚滚从东去,安得挽入湖湘洗甲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龚景瀚的《九日登皋兰山作》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情景。诗中,他首先指出皋兰山位于偏远的焉支山之西,与金城相隔千里,感叹隋人误题其名。接着,他骑马登山,欣赏到赤色雄伟的景色,认为历史过往之事无需深究,当下的美景足以让人畅饮欢歌,仿佛置身于青天之上。
诗人感慨壮志未酬,只能在矮屋中论文度日,但他并不满足于平凡,认为文人也能像祭酒、封侯的官员一样建功立业,不必局限于武将。然而,目睹国家动荡,哀鸿遍野,他忧虑民生疾苦,质问为何耗费巨资却未能解决百姓困苦。最后,他遥望南方,洞庭湖边战事紧张,黄河之水象征着战争的无情,他期盼能借助自然之力洗涤战争的痕迹。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豪情壮志,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