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明妃庙(其三)赏析

明妃庙(其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红颜亦可映中华,诏赐单于出内家。
为汉自应高俎豆,宁胡岂敢惜风沙。
香溪夜夜长无月,紫塞年年始有花。
多少落梅悲粪土,无情最是大胡笳。

鉴赏

这首诗《明妃庙(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感与对女性命运的感慨。

首句“红颜亦可映中华”,以“红颜”象征王昭君的美貌与才华,暗示她虽为女子,却能以其独特魅力影响国家大事,映照出中华文化的光辉。接着“诏赐单于出内家”,描述了昭君被选为和亲使者,远嫁匈奴,离开皇宫的情景,体现了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婚姻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为汉自应高俎豆,宁胡岂敢惜风沙”,这两句表达了昭君为汉朝和平而牺牲个人幸福的决心,即使面对遥远的异域、艰苦的生活环境,也无怨无悔。这里“高俎豆”借指祭祀,象征昭君对汉朝的忠诚与奉献。

“香溪夜夜长无月,紫塞年年始有花”,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描绘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寂寞。香溪夜晚没有月亮,象征着她远离家乡的孤独;紫塞每年开始有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但昭君的思念与等待并未减少。

“多少落梅悲粪土,无情最是大胡笳”,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梅花与人为的胡笳声联系起来,梅花虽美却生于贫瘠之地,胡笳声虽动人却充满离愁别绪。这里的“落梅”与“大胡笳”都象征着昭君的悲剧命运与内心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历史背景的结合,展现了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与深远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女性命运、民族关系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