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闲园即事寄暕公赏析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 · 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拼音版原文

jiùdōnglínshēnshàngliánérwèichéngrén
cháiméncányángzài

yàochóngxuānqiūpín
jìnshuǐfāngtóngméishìyǐnduōxiàoruǎnjiāpín

shēnshānlánruòshídàoxiànxiányúnzuòlín

注释

欲就:想要前往。
东林:指东林寺,佛教寺庙。
寄一身:寄托身心,寻求精神归宿。
儿女:子女。
未成人:还未长大成人。
柴门:简陋的家门。
残阳:落日余晖。
药圃:种植草药的园地。
虫喧:虫子的叫声嘈杂。
近水方同:靠近水边,意指隐居生活。
梅市隐:借指隐士的生活。
曝衣:晾晒衣服。
阮家贫:典故,指阮籍贫穷,这里表示自嘲。
深山兰若:深山中的寺庙,兰若是对佛教寺庙的称呼。
何时到:何时能抵达。
羡:羡慕。
闲云:悠闲的云彩,象征自由自在。
作四邻:成为邻居,此处指与自然和谐共处。

翻译

想要到东林寺寻求心灵的寄托,却还挂念着儿女尚未长大成人。
客人离去,只剩下柴门在夕阳下静默,药圃中虫鸣声在秋雨中频频响起。
住在水边如同梅花市的隐士,晾晒衣物时常常被人嘲笑阮籍的贫穷。
深山中的寺庙何时才能到达,羡慕那悠闲的白云成为我的邻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到东林去寻求一片净土的心愿。然而,这个愿望还未能实现,因为家中还有年幼的儿女尚未成长独立。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家庭责任的牵挂。

接下来的“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则描绘了一种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柴门是简单的家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居所;“客去”表明来访者已经离开,而“残阳在”则说明天色未完全暗下来,时间尚早,但已有秋意。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情感。药圃中的虫子开始鸣叫,秋雨也频繁地降临,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也映衬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则是说诗人选择了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与世间的喧嚣保持距离。梅市可能指的是一个偏远的小镇或集市,这里的生活安静而淡泊。曝衣,即晾晒衣服,多笑阮家贫,则表明诗人对自己家的贫穷感到释然,并以此为乐。

最后,“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则是诗人的进一步愿望,他渴望能进入深山之中,与兰草为伴,与闲适的云彩成为邻里。这两句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烦恼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平淡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家庭责任的矛盾。

猜你喜欢